李世民立刻告诉两边侍臣:承乾说的对,我要是立了李泰,那就证明太子之位可以通过图谋得来,立李泰,承乾和晋王都没了,立晋王,这两个都没事儿。
李承乾最后谋反,我个人感觉,君臣父子之间,信任的崩塌,李承乾不相信,父亲筹谋多年的废太子,就这么放下了。
特别是魏征之死,好不容易有一个愿意维护自己的重臣做少师,没几个月这个少师就死了,长期压抑环境之下的李承乾,可能认为,这就是要废黜他的前兆,否则不可能找一个将死之人给他做师傅。
李承乾作为太子,且是兄长,加冠加元服娶妻,以及政治班底构建,差不多都排到了老二李泰后面,这已经不能用爱子形容了,或许一开始是想要李泰做磨砺李承乾的刀,但从李承乾瘸腿的那一刻,他就是筹谋废太子。否则,不可能说出:然则人之修短,不在老少,设无太子,则母弟次立。
李承乾监国的次数非常多,没有史料记载他监国出过差错,只是说他私德不好,并且在朝中李泰党羽(房玄龄、韦挺、岑文本、刘洎、崔仁师等等)很多的前提条件下,没有出差错,他本人是有一定政治手腕的,智商不会低。
在贞观十三年房玄龄放他鸽子之后,李世民没有表态的情况下,那个时候,他一定确定,自己是一步废棋,迟早会被废掉。
这一年开始,他引突厥入东宫,宠信称心,甚至扮做突厥人去偷牛,整天在东宫把自己喝的醉醺醺的,心理学上,些就是一种对现实无法反抗,做出的逃避行为。
他说要杀光天下谏臣,但李世民离京之后监国,他没有杀过一个谏臣,如果杀了,史料肯定会有记载。他引突厥人进宫,但监国期间,没有利用职权重用一个突厥人,放在自己东宫任职都没有。
最后,就是他扑朔迷离的死因了。
墓志铭说他是贞观十七年十一月一日薨去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