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太宗本纪》记载:贞观十八年十二月初一去世。
《旧唐书.太宗诸子列传》记载:李承乾于贞观十九年病逝于黔州,李世民还为此罢朝一日,以显示他失子之痛,并以国公礼厚葬李承乾。
个人推测,贞观十八年十二月初一去世,应该是最为准确的,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征二月辽东,出去打仗了,不上朝,根本不存在罢朝,如果李承乾死在二月份之前,另说。
开元年间,李象的儿子,李承乾的孙子,李适之在河南治水有功,一路高升,成为门下省侍中,做了玄宗朝的左相,以自己的功绩,请求唐玄宗将祖父李承乾和父亲李象、叔父李厥迁葬昭陵。
李隆基同意了迁葬的要求,下诏追赠李承乾为恒山王、荆州大都督。
同为政治机器的李隆基,大概是看懂了李世民君王权术背后的血腥。还给了李承乾一个谥号,愍,愍字在传统谥法中多用于表达对受谥者遭遇的同情。
本文主要讲述李承乾一生的经历,时间上的横向对比,实在让人没办法相信李世民没有废黜太子的意思。李泰的盛宠,伴随李承乾从贞观二年开始,作为太子时的一系列政治活动产生,跟李承乾的私德没多大关系,李世民没有开天眼,不可能预判李承乾贞贞观十年之后瘸腿,贞观十二年后的失德。
这就是为何那么多太子,我独独对承乾最为感怀,从时间上横向的对比,以及李世民操作,他从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刻,还是个懵懂中的孩子,就已经独自走上了属于他的死路。
论述皆属一家之言,不做任何研究性参考,上述文言文材料引用《旧唐书》《唐会要》《贞观政要》,《旧唐书》后晋的,《唐会要》和《贞观政要》都是唐人编撰,不存在宋人抹黑。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kidzcampyork.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