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打执事后面的是扛着纸人、纸马、童男童女等等的人,边走边撒纸钱。
以上所有的礼仪队伍,都得单列前行,只有喜事才能两行列队,成双成对的走。
接下来是抬着棺椁的杠子手。
杠子手也叫杠夫,还有人称其为抬杠的,这行纯粹吃苦力饭,拴好杠棍以后,打响尺的喊一声:“严不严?”
杠子手齐声应一句:“严丁了!”
响尺一打,杠子手抬起杠棍上肩,棺椁就不能落地了,得一直抬到坟地下葬。
当然,这中间是允许换人的,不少都是三班倒,一组绿驾衣,一组兰驾衣,一组白驾衣。
满清时,王爷、贝勒用八十人起杠,一品大员用六十四人,一直到十六人,逐级递减,小老百姓或四或八,有的甚至用牛车运。
民国以来,就没有那么多规矩了,很多富人也开始用四十八人的杠子手,甚至更高。
杠子手这个职业,有点像“黑人抬棺”,但社会地位远不及他们,不仅没有自备的职业套装,而且吃了上顿没下顿,都是非常贫苦的底层百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