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家可以要求杠子手出殡之时搞好个人卫生,比如剃头、洗澡、穿靴子,这些都能做到,但得加钱。
钱是由杠房收的,办完白事后再分给杠夫。
剃头、洗澡由杠夫提前办好,行头是杠房拿到主家,当着主家的面换上。
灵队的最后才是披麻戴孝的孝子贤孙及保障车辆。
有些孝子贤孙哭累了、走累了,就得去保障车辆上歇一会,尤其是下葬后各回各家的时候,没有人是走着的,都是坐马车回去。
如此排场,其实还不算完,从主家到入土的坟茔,一路上还有灵棚,逢见就得拜,礼仪非常繁琐,同时也很折腾人,身体不好的,一场葬礼下来病上个把月是常有的事情。
眼前的场面比唐植桐见过的小了不少,但唐植桐仍旧觉得没必要,生前给老人孝敬一口吃的,逗老人开心,比死后讲排场做给别人看要贴心的多,何苦折腾呢?
解放后一直提倡婚丧嫁娶走节俭路线,大部分的婚嫁都简朴了,但丧葬的某些风俗还是保留了下来,尤其是杠子手。
因为眼下绝大多数还是土葬,少不了抬棺椁的人。
前几年有位大佬病逝,极尽哀荣,走的最高礼节,杠子手一路从市劳动人民文化馆,将棺椁抬到西单路口,自西单路口装上汽车拉至西边的公墓下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