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23、存在先于本质与屠格涅夫在法国 (1 / 6)

作者:卡拉马佐夫 最后更新:2025/7/6 13:48:37
        123、存在先于本质与屠格涅夫在法国

        卡夫卡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是存在主义的先驱,那么想要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他的作品,大概确实要稍微提上一句存在主义是什么。

        笼统一点说,存在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即存在先于本质,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人在刚刚降生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是否已经具有了某种称作本质的东西?

        举个例子的话就是所谓的“人之初,性本善。”

        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萨特认为并不存在这种东西,人的存在要在本质之前,每一个人都是先存在,接着才由自己去创造自己的本质。换句话说,人注定要自己创造这种意义。每一个人就像是还没背好台词就被拉上舞台的演员,没有剧本,也没有提词人低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必须自己决定该怎么活。

        而假如人真的拥有这种自由,人真的要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意义,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有些观念就已经进入到我们的脑子里,并且成为了某种貌似牢不可破的东西?

        我们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接受集体、国家、民族以及个体、自主、自由等概念,并且确实会为此感到热泪盈眶的呢?

        而人又是为何要按照一个总体来说颇为固定的程序来度过自己的一生?况且外在的秩序似乎也并不稳固,金钱是可以相信的吗?秩序与公平正义是可以相信的吗?法律是可以相信的吗?

        这些被人构建起来的东西,对于个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囚笼亦或者是平台?

        总而言之,在卡夫卡所处的年代和社会,很多东西都处于不确定当中,一切都仿佛是无意义的,似乎很快就会在下一场战争当中被摧毁殆尽,就连卡夫卡所在的曾经盛极一时的奥匈帝国,也是在一战之后解体。

        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很容易得出什么都没有意义的结论,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就算是在秩序相对稳定的现代社会,也依旧会有人在有些时候感到非常沮丧和一切都很无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