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传统儒学多以孟子的性善论或荀子的性恶论为基础来探讨人性。
而王安石则提出“性不可以善恶言”,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资质,善恶是后天的行为表现。
这一观点与传统儒学人性论有所不同,也引发了学界的争论。
站在赵宋王朝的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新学为王安石变法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强调通过政府的积极干预来实现国家的富强。
这与传统儒学中一些强调顺应自然、以道德感化为主的政治理念相左。
最后,新学重视培养具有实际才能和经世致用思想的人才。王安石改革教育制度,设立了专门的学校和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变法改革培养了一批支持改革的官员和人才。
而传统儒学培养的人才,虽然也会学时务策和经史策,但更多的注重儒家经典和诗词歌赋方面的培养。
总之就是,一个先进,一个保守;一个激进,一个稳健;一个着眼于变革图强,一个则倾向于恢复旧制。
双方从最开始的学术上辩论,后来慢慢演变成了激烈的冲突。
元祐时期,国子监中甚至发生过学官黄隐焚烧王安石著作《三经新义》雕版的恶劣事件。
绍圣时期,新党也是为了独尊新学,干了不少毁坏经典的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