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双结局的震撼
《落叶归根》这篇究竟好在哪里?
张守任是传统编辑,他的看法偏向文学技法,觉得此文已经大道至简,如同《小鞋子》一般,达到了作家们四五十岁才顿悟后的境界。
而它出现在了一个二十来岁的人身上。
余切咋能牛到这种地步呢?可能因为他是个万县人吧。
王濛却不是这么思考的,他不是个传统编辑,他是个国家主流文学刊物的总编,文化部门的带头人。在他看来,这篇的最大价值,是显现出对未来的预言。
自改开以来,尽管有多次经济波动,但城镇化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无数个第一批人,正在从农村走向城市,城镇和农村之间的枷锁开始被打破,但他们有时感到不适应,他们受挫之下,怀念起自己的家乡,美化了农村生活。
那里有炊烟有亲人,是世外桃源,没有繁重的劳动,作物十分好养……当然不是这样了。
“寻根文学”正是这一社会思潮下诞生的产物,而余切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并发出了疑问:请想一想,什么才是我们的家。
是那一块土地,还是我的孩子、我的家人组成的地方……
激动的王濛,一边抹泪,一边想到:余切为什么设了个开放结局,他为什么不回答这个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