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想离开了时代背景,这些的艺术手法能不能拿去其他题材上用?结论是很悲观的,目前来看没有这样的可能性。”
“可能伤痕文改编的电影、电视剧可以流传下去,但绝对不是伤痕文本身。并且,就算衍生的作品得以流传了,人们关注的,也绝对不是其中的艺术形式,而是故事性。”
这又是第二个否定了。到这个时候,余切已经把“伤痕文学”批评的体无完肤,认为这种正在失去群众基础,自身又没有文学价值可供借鉴。
但是没想到,余切还给出了第三个原因,这个原因彻底判了伤痕文学的死刑。
余切伸出手,问台下众人:“这里有没有外国人?”
台下挺多人,结果没人举手。
余切又问:“有没有侨胞?”
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我是港地来的,目前在燕大做交换生。”
“同学,你看伤痕文吗?”
“我……我其实连也不怎么看。”
“假如你闲的蛋疼,你要不要看伤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