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五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10 / 16)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附表二十——“大乘二种性”差别表

        先看第一个:

        一、现见有人,未闻教时,浑若不知;既闻教已,便速开悟,是有本性种子,亦有薰习种子故也。

        有一种人,他没有听闻大乘教法的时候浑若不知,当然他心中糊里糊涂的就过一辈子啦,他心中也没有一个方向目标,心随境转,但听闻教以后,便速开悟,他马上就能够信心、马上能够理解、马上能够对于真理加以随顺。这种人是最殊胜的,他有本性种子,也有习所成种子,他有信心的善根,也有智慧的善根,这种人当然是堪能接受大乘唯识的教法,也能够修习唯识的观。

        二、復见有人,未闻教时,茫然不知,既闻教已,虽不顿悟,深生渴仰者,但有本性种子,未有薰习种子故也。

        第二种人是说,有一种人他没有听闻教法的时候是茫然不知,听了以后心中是不明白,但是深深渴仰,他相信这的确是宇宙间的真理,他也相信这个真理只要我们随顺它,一定能够离苦得乐。这种人他是有有本性住的信心的善根,但是他智慧的种子栽培的不够。就是说这个世间上有一种人,他信心很强,但智慧不足,说是只要是有法师说法他都来听,他听的很欢喜,但是你下去说法师今天讲什么?说我也不知道,他虽然听不懂,但是他内心当中深深渴仰,这个人当然是有希望的,只要他不放弃努力,他的生命就会有变化,这个是第二种人。第三种人:

        三、復见有人,未闻教时,茫然不知,既闻教已,与不闻同,绝不飡採,都无信乐者,原无薰习种子,又无本性种子故也。

        ——《观心法要》——

        第三种人就是说,他没有听闻教的时候茫然不知,但是听到这个大乘甚深的妙法,他“绝不,都无信乐”,完全没有领纳受用的心情,也没有信心。就是他也不相信这是世界上的真理,他当然也不明白这当中的道理,这个是没有信心种子,也没有本性种子,那当然这个人谈不上修习唯识观,这个是蕅益大师讲到这个修习唯识观的三种情况。好,我们回到讲义来,这个地方我们看蕅益大师的回答:

        具大乘二种种性——答其“谁人”之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