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五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9 / 16)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这个地方看澫益大师的注解,这个地方有三问:

        一问“谁人悟入”?

        这个唯识学的这种性相,唯识相跟唯识性,一个是有为的事相,一个无为的道理,是谁能够去修学,就是唯识观修学的是什么样的根基,这个地方是问能修学的人,“谁人悟入”的第一个问。再看第二个问:

        二问“如何悟入”?

        这个如何悟入是讲这个修学的方法。前面是问这个人,这个是约法,他的修学是依止什么样的方法。

        三问“几位悟入”?

        这个是讲它的一个修学次第,就是我们要悟入圆成实性跟依他起性,当然要先破徧计执,我们破徧计执而悟入圆成跟依他,这个中间的修学过程是如何的。这是几位悟入,问这个修学次第。这个地方提出了三个问。我们看论文的地方。

        谓具大乘二种种性。一、本性住种性,谓无始来依附本识法尔所得无漏法因。二、谓习所成种性,谓闻法界等流已闻所成。具此二性,方能悟入。何谓五位?

        这个地方先回答谁人悟入。修学这个唯识观法的人必须是一个大乘两种种性。我们前面也说过,说是唯识学把众生的种性分成五种:第一个是无性种性,无性种性的众生他能够接受业果的道理,他对于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的道理是能够接受,他也够做一些慈善事业,但是你要他修出离心、修我空法空观,他一定排斥的,他没有出世的善根,这叫无性种性。第二是声闻种性,第三是缘觉种性,这个是出离心很强,修我空法空观,成就涅槃。第四种是不定种性,他不决定是小乘,也不决定是大乘。第五种就是菩萨种性。

        这个地方就是说,你要修习唯识观法,你一定是要能够承当大乘教法的发菩提心、信解大乘佛法的菩萨种性。菩萨种性当中分两种,一、本性住种性,就是你无始劫来所成就的这些无漏的善根,这个地方的善根主要指的是信心,信心的善根,仰信大乘佛法;第二个谓习所成种性,这个是指智慧,谓听闻法界等流的正法以后,所成就的闻思的智慧。具此二种种性,方能悟入唯识的性相。关于这一点的种性的问题,我们看澫益大师的注解,看附表第二十。澫益大师在观心法要当中对于种性,他作出了三种说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