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习唯识观法必需要具足信心的善根,也要具足智慧的善根,就是也要能够仰信唯识的教法,也要能够明白这当中的道理,都需要。
方能悟入——答其“如何悟入”之问。
这个讲到悟入的方法。
何谓五位——答其“几位”之问,总徵下文也。
这个讲到它的修行位次。这个地方我说明一下,这个以下的阶位有五个阶位,这五个阶位都要具足信心的善根和智慧的善根,缺一不可。我们从十大愿王的修学,看得出来刚开始是先修这个信心。
你看那个十大愿王,第一个“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就是我们刚始来到三宝的境界,多拜佛,你不断地礼拜,你不断地拜佛啊,你去看大乘甚深的经典,你容易相信。虽然我们不容易明白,但是对于大乘的不可思议的境界你容易相信,多拜佛!“称赞如来”,我们早晚课很多的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就是我们用这个美好的名言来赞叹佛陀,这件事情也会增长我们的信心,礼拜、赞叹、供养、忏悔、随喜。就是我们刚始在三宝当中栽培善根,就是靠这个信心。
当然你有这个信心,你才能够“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思维,生起闻思的智慧。然后再“恒顺众生”,生大悲心、广度众生,最后“普皆回向”,回向无上菩提、回向法界众生,成就佛道。所以这个十大愿王的次第,是说我们要先成就信心的善根,再成就智慧的善根,这两个都是有需要的,也就是你有这二种善根,你才能够去修学唯识的这些观法。好,我们看第三十二面,这以下就正式讲到唯识的位次,第一个是资粮位,我们看内容:
一、资粮位。谓修大乘顺解脱分,于识相性,能深信解。其相云何?
资粮位他所修行的是大乘顺解脱分。资粮位的止观的力量是薄弱的,当然没办法解脱烦恼跟他的罪业,但是它是顺解脱的,它已经随顺解脱的路在走,所以叫顺解脱。就是它这个止观本身不能解脱,但是随顺解脱。它的相貌是什么呢?是能够信解,能够相信大乘佛法,仰信唯识教法。第二个解,它能够生起这样的理解。“其相云何?”它的相貌是怎么样呢?看偈颂的地方:
乃至未起识,求住唯识性,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