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第七意识的有漏位,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呢?这以下讲到这个它的一个转变的因缘,“阿罗汉灭定,出世道无有”。那这一点我们看这个讲议第十二面的第十科。前面的九科是讲到这个染污末那,这个地方第十科讲清净末那,它的一个生起的因缘:
十、云“阿罗汉灭定,出世道无有”者——谓此我执相应之末那,二乘无学,方得永断;菩萨八地以上,方得永伏,故阿罗汉无有。
先到这里。这个染污末那的对治,有三种的力量可以对治,第一个是阿罗汉,这个地方是解释这个第一个因缘。说这个我执相应的这个染污末那,在二乘的这个阿罗汉跟辟支佛,他们入了无馀依涅槃以后,就全部的消灭了。就在这个入了那个无馀依涅槃的时候,他这个我空智慧生起,就把这个染污末那给消灭了,这个是小乘的阿罗汉。大乘的阿罗汉呢?大乘八地菩萨以上的这个菩萨,方得永伏。这个“无功用行我恒摧”,八地菩萨的我空智慧,可以把这个我爱执给调伏,这是讲“阿罗汉无有”。再看第二个因缘:
那含圣者,登地菩萨,入灭尽定,亦暂伏灭,故云灭定无有。
三果以上的阿那含圣者,或者初地以上的菩萨,他们就在有生之年能够入灭尽定,在入了灭尽定的时候,也能够暂时地调伏这个我爱执。这个是讲这个灭定无有,就是这个三果以上的圣人跟初地菩萨,入了灭尽定以后,是可以调伏的。看第三种情况:
声闻初果以上,菩萨登地以上,真无我解,及后得智,二无漏道,若现前时,亦暂伏灭,故云出世道无有也。
这个第三个是出世道,这个道当然指的是智慧,就是声闻的初果以上,菩萨的初地以上,真无我解,就是根本智。根本智观察我空、法空的真理,以及从空出假的这个后得智,观一切的差别相,这两种无漏的智慧生起的时候,也能够暂时地伏灭这个染污的末那,所以出世道无有。说这个地方的出世道无有,是指的无有染污末那,换句话说,它这个时候是转成了清净末那。在《成唯识论》上说,这个恒审思量如果是在有漏位,它是恒审思量我执法执两种相貌。如果是在无漏位的时候,它是恒审思量二空平等之理。换句话说,恒审思量的功能是没有转变的,只是它从一个我执法执的相貌,而趣向于二空平等之理,如此而已。所以讲“无有”,并不是它的明了性失掉了,它那个思量的明了性是在的,只是把染污的转成清净的。
关于这一点,我们引用蕅益大师的注解来加以说明。看附表,《补充讲表》第二十面。这个出世道无有,这个“出世道”当然指的是一种出世的无漏的智慧,什么叫作出世道呢?蕅益大师在这一段的论文,他有三段的开示:
附表十——伏断门
先看第一个:
(一)行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