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7 / 11)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这种心情生起了以后,就算人跟人之间有什么问题,我们也愿意、容易包容,因为人跟人之间有关系的时候,有密切的时候,他这个没有对立的时候,他就容易化解瞋恨。所以他这个无瞋、慈悲观是这样子生起的,就修这个慈悲观。我们就是透过这个止观的力量,慢慢地来调伏心中的贪欲跟瞋恚,调伏现行烦恼。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说,这个无贪无瞋的善根的生起,是约着这个对治道安立的,不是说缘缺不生而安立的。说你现在在这个地方,身体健康心情愉快,你也没有起贪欲,也没有起瞋恚,哦,这样子叫无贪无瞋,不是的,这个叫无记。就是说,这个无贪无瞋就是说,你内心当中有一种强大的正念的力量,一种念力的光明在心中保存在里面,随时准备对治烦恼,他这个力量是一种正念的力量。不是说这个恶因缘不现前的时候,那种有覆无记的状态叫无贪无瞋,不是的。那是一种正念力的栽培生起的。所以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无贪无瞋无痴是这样子生起的。

        我们就是从前面的一份的信心跟惭愧,这个宗教情操以后慢慢地深入经藏,遵修止观,使令内心当中有一种正念力,来调伏心中的烦恼的波动。这个时候我们也觉得内心当中也比较做得了主,不是说像过去心随境转,动不动就起烦恼,就不会像过去的躁动。这个时候我们对于修行的信心也会增长,信心引生智慧,智慧也加强信心。

        但是这个时候的无贪无瞋无痴的信心是散乱心,那是一种闻思的智慧生起的散乱心。所以我们还可以再进步,就是从闻思的智慧进步到一个修慧——轻安、不放逸跟行捨。当然这个是一种禅定,我们慢慢地理解到禅定对我们的重要性。就是我们的心思散乱,这个内心没有堪任性,调伏烦恼方面力量薄弱,所以这个禅定是非常重要了。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修这个轻安,轻安是禅定的一个重要的关键。看轻安:

        轻安。远离麤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对治昏沈,转依为业。

        事实上这个轻安就是一种禅定的功德,简单讲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禅定有三种功德,在这个《广论》上说是有三种功德。第一个是“明”,这个禅定的心情是明了的,它不是一种昏昧的状态。第二个“寂静”,它不躁动、它不掉举,明了寂静。第三个“安乐”,它有安乐的感受,这个安乐的感受就是轻安乐,就是这个地方。这个轻安乐是怎么安立呢?就是“远离麤重,调畅身心,堪任为性。”

        我们一个人这个散乱的内心,内心散乱,色身也就麤重。就是虽然我们没有生病,但是坐在那个地方总是觉得有一块肉在那个地方,觉得有一种麤重的感觉。这个欲界的色身是这种境界。那这怎么办呢?就加强专注,这专注当然你应该是要先善其所缘境的相貌。

        譬如说你念佛,你要把这个所缘境,就是这个佛号的所缘境,在心中分明的显现,就是一句弥陀念诵听。印光大师说念从心起,这念从心起它只是一个作意,它没有声相,当然不能当所缘境。那怎么办呢?声从口出,你的嘴巴的振动创造一个声相出来,然后你再把自己的声相听回去,音从耳入,这个时候你就取到你的所缘境了。善其所缘境的相貌以后,心离所缘专一安住,心离所缘相续安住。你强迫你这念散乱的心,一次一次地安住在这个所缘境。当然这个心,我们说这个心的了别性它是因缘所生法。你经常用专注的因缘来强迫它,它就会慢慢、慢慢的专注,这个散乱变成了寂静,所以这个轻安的相貌是先生起心的轻安,这个时候你的内心当中有一种寂静的轻安感受。这第一个。

        接着这个色身也会有变化,就是这个地方水火风,这个风大这个气息会变成调畅,这个气息就觉得很调畅,就感到很轻松。不像过去那种麤重心,就是远离这个身心的麤重,这个身心有一种调畅。当然它的次第是先生起心的调畅,再生起色身的调畅。这个时候你的内心是一种堪任性,这个堪任性就是一种殊胜的功能,殊胜的功能。

        比如说:我们说这个牛,牠在拉车的时候比马有堪任性,它的力量大。但是马又比羊有堪任性,这道理亦復如是。说我们一个寂静的心在造善业的时候,对这个散乱心有堪任性。我们可以马上做实验:说你去工作,当然一般的工作是身也麤重,心也麤重,当然这个是修福报。那你去工作以后,你马上去看书,你这一念心很难跟法义相应。这怎么回事呢?这法是一个大功德,为什么不能相应呢?就是你没有堪任性,你不能承担这样的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