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九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6 / 11)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换句话说,积集财富是愚痴的,我们应该积集善业,因为财富不能够相续到来生的,你今生完了你就什么都结束了,万般带不去,但是只有业随身。我们今天能够在有生之年,赶快把财富换成善业,这个时候这个善业,能够存在我们阿赖耶识当中,让我们的这个流转的生命,继续地受用福报。所以这从无常观当中,我们就能够去对治对财富的贪着,把这种无常的财富,把它转换成一种坚固的善业。这个无贪的方法是这样子来的,它是一种止观力所生起的一个对治。第二个无瞋:

        无瞋。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瞋恚,作善为业。

        这个无瞋的所观境是对于苦、苦具,对于三界的苦果,这个是指的是我们五蕴身心,这个三界的五蕴身心有这个老病死的苦。或者是苦具,这个外在的资具,这个环境的逼恼,或者是天气的炎热,或者是飢饿、寒冷等等,这就是资具。我们面对这种苦、苦具,无恚,无所瞋恚为它的体性。对治瞋恚,作善为业,无瞋的人他也容易生起善业。

        这个瞋心的生起,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人为的因素,一个是非人为的因素。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会因为这个非人为的因素,譬如说地震、火灾、水灾等等生起瞋恚,但这个时间不多,我们大部份的瞋恚,都是因人而引起的,人跟人之间的相处生起的。大部份,都是跟明有了性的补特伽罗而生起瞋恚的,很少跟无情的境界生起瞋恚,很少。那这怎么办呢?就是修慈悲观,没有其它的方法。

        这个慈悲观的修行,有两个次第:

        第一个,你先修平等捨。平等捨就是说,你观想这个人跟人之间的因缘有冤家的因缘,有亲属的因缘,但这样的因缘都是不决定的,冤亲的因缘是个个不决定,说你现在跟他是亲属,你看到他很欢喜,他看到你也很欢喜,其实这件事情是不决定的,可能你们前生是冤家也不一定。你今生是善因缘,来生也可能会变成冤家也不一定,这个冤家跟亲属的因缘都是不决定的。

        不决定就是说,先把我们对于众生的定位先剷平,不要认为说你一定是跟谁是好因缘,跟谁是坏因缘。就是我们的内心当中这个不平等,高高低低的山先把它剷平,就是修慈悲心,为什么你要剷平?你不先修平等捨,你直接修慈悲观,你可能就是没办法平等,你对某一个人能够生起慈悲心,但是对其他人可能有困难。所以在修慈悲观第一个前方便,修平等捨心,观冤亲的因缘是不决定的。

        修平等捨以后,接着就正式修慈悲心,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这个时候你应该观想我们在三界流转当中,是有无量的生命,而每一个生命都有一个母亲,有母亲才能够受身。这样子讲,我们无量劫的流转,每一个有情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不管是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蚂蚁,虽然他们现在已经不是我的母亲,但是他们曾经做过我的母亲的事实是不能改变的。知母以后念恩,我们忆念这个母亲的恩惠。这个母亲从十月的怀胎的呵护,到出生以后的养育等等。

        念恩以后我们应该要报恩,我应该去报答母亲的恩惠,就是说,虽然他现在不是我的母亲,但是他做我母亲的时候,对我的恩惠,这件事情是不能改变的,所以我一定要报答他们。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生起慈心跟悲心,我们愿意把我们每一个功课做完的时候,我们愿意生起善意、善念,观察无量无边的有情都是曾经做过我的母亲,我愿意因为我这一堂功课的功德回向给他们,他们有痛苦,把这个痛苦拔除,他们没有安乐,我赐给他们种种的安乐。这样子,慢慢、慢慢地,我们就能够自己跟一切有情当中,建立一个良好关系。

        就是这个瞋心的生起,往往是一个对立,就是我认为你跟我没有关系,你跟我没有关系,你在痛苦当中跟我没关系,你是不是有安乐,也跟我没有关系。那我们很难对众生生起善意,现在就是不对,我们的思想不能狭隘,我们不能只看到今生,我们应该从今生的狭隘的时空解脱出来,看到过去的无量的时空的生命。经过无量生命的检视以后,我们确定,原来一切有情都曾经做过我的母亲。这样子就建立我们跟众生的一个密切的感情,我们就很容易对众生生起善意,试着我们有一份的心情要去报答他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