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今天的动是随顺于善业的动,那您自己在心中的影像现出的是一个可乐色声味触法的境界。如果您这个动是随顺于恶念的烦恼的动,那您这个现出的相分是一个不可乐的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有这种差别。将本有的智光,变为能见的妄见变成见分。这个见分就很多了,异熟思量了境,有很多的善根或烦恼,就能分别的心也是不一样。所以是知一切众生的世界有相之万法,皆依八识见相二分之所建立,故云万法唯识。
所以我们这个心识从心真如门的角度,从本来俱有角度,每一个人是没有差别的。就是把这个三能变的这些异熟思量了境的生灭的功能全部把它剥开以后,还他个本来面目的时候,我们这一念心,您的心是如,他的心也是如,佛的心也是如,一如无二如,那是无差别的。
但是我们如果讲这个如的心开始动了以后的相貌,那就是有异熟思量了境,那每一个人就不一样了。那是千差万别,没有一个人的三能变是完全一样的。那是熏习成,那就以业力的因缘所变现的见分,见分也不一样,每一个人能分别的这一念心,有些人善根强,有些人烦恼重,有些人善根强烦恼又重,有些人善根强烦恼淡泊。这见分是各式各样,他所分别的相貌也各式各样,这影像也是各式各样。讲到见相二分那就很多的差别,那跟业力有关,跟分别心有关,这个是性相圆融,我们再看第四个:
(四)问答释疑
问:诸大乘经论,皆云“万法唯是一心”,此中云何列八?
我们如果是学这个《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这个圆顿的教法,这个圆顿的教法大部份都是讲到佛性的思想,所以就不讲这个因缘法业力所变现的心识。《唯识学》为什么安立有八个识呢?我们来说明:
答:《相宗八要》云:“心性离过绝非,尚不可名之为一,云何有八?若论相用,浩然无涯,今就有情分中,相用最显着者,略有八种。”是故言八识者,乃约有情众生之相用差别安立,其目的在使令众生,从八识之差别相用中,观其“缘生性空”,悟入“一心实相”之理体,古德云:“唯识之教,即用显体”即此之谓也!
这意思就是说,如果要从本性上来说,那心性是离过绝非的。一也不可得了,觅心了不可得,那不要说八。所以这八个识是就着我们长时间的流转,受了业力的熏习,受了分别心的熏习,所现的相貌,重点在即用显体,就是《唯识学》的教法是从您是一个凡夫开始修行,从这个角度开始讲起。就是您已经流转了,您已经流转的时候,您必须要面对现实依止您这个流转的心识,然后就路还家。当然《唯识学》它也同意,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一心真如,但是我们现在不是安住在本来面目,我们现在的心是安住在八识的业用上。
所以我们必须要依止第六意识的了境能变,去闻思修,听闻正法如理思惟,生起厌果的智慧,断恶修善,再去思惟我空法空的真理调伏烦恼。所以唯识之教即用显体。就是您要依止您现在已经被您造作的,已经被您长时间的熏习所形成的您现在这个现成这个相貌,这个相貌是我们自己造作的。但是您要还回本来的面目,您还得要用您现在这个相貌,就这个路回去的。离开了您这一念心的相貌,比如说我这一念心识我不要了,我想您也回不到您原来的家里。就是“就路还家”,您怎么出来,您就怎么回去,是这个意思。再看这个问答:
问:一切有情,皆各有八识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