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二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13 / 18)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两段,第一段:

        《成唯识论》云:“此四分中,前二是外,后二是内,初唯所缘,后三通二。谓第二分,但缘第一,或量非量,或现或比。第三能缘第二第四。证自证分,唯缘第三,非第二者,以无用故。第三第四皆现量摄。故心心所四分合成,具所能缘,无无穷故,非即非离,唯识理成。”

        这个四分当中前面两个见相是外在的作用,后面两个证自证分跟自证分是内在的体性了。最初的相分它只是所缘,后面的三分是包括通二,通于能缘跟所缘。我们可以配对后面那个左边那个表四分互缘量果差别表。

        就是说第二分它只能攀缘第一相分,或者量,或者非量;或者现量或者比量。见分有可能是正确有可能是错误。第三的能缘攀缘第二第四,这个自证分它能往前攀缘,往后攀缘也可以。证自证分它只缘到第三不能攀缘到第二。第三第四都是现量,前面的见分它也可能是正确,也可能错误,第三第四在了境的时候,一定是正确的。

        所以心心所的四分合成具足能缘所缘没有无穷的过失。非即非离,唯识理成。非即非离就是说,非即就是开展出来四分差别故。这个四分各有各的差别的体性;非离就是合起来说唯识一心故,其实合起来就是一念的心识,只是把它开展出体用能所的关系。所以从这样子的观念,我们知道一切万法唯独是一念心识。我们整个生命的造作都是在自己的心中影像造作的。不能够去攀缘心外的境界,不可以,您只能够在自己的相分活动的,不可以在相分以外活动,不可以。

        这是第一段总结,看第二段。这是憨山大师的性相通说:

        良由“一心真如”有大智慧光明义故。今迷而为“识”,以湛寂之体,忽生一念,迷本圆明,将本有无相之真如,变起虚空四大之妄相,名为“相分”;将本有之智光,变为能见之妄见,是为“见分”。故知一切众生世界有相之万法,皆依八识见相二分之所建立,故云“万法唯识”。

        ——《性相通说》——

        憨山大师他把这个性相的思想把他圆融。就良由一心真如有大智慧光明义故。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本来面目来说是一心真如,这个一心如它的境界是如如理起如如智,如如智还照如如理。当然这是没有能所的境界,就是能所双亡,诸相颇得,这叫一心真如。那是离一切相,杂染相也不可得,清净相也不可得,那是一个如的境界。

        但是我们在这个如的境界里面,我们一般的凡夫的心他是喜欢动,真如不守自性,我们不能安住在自己的这个如的体性。我们会有一种向外攀缘的有所得性。这一动以后,就有事情出现了。说是以今迷而为识,一念妄见以后,就产生情识了,就以这个湛寂的这个真如之体忽生一念,那这一念当然是以自我为中心所发动的。迷本圆明,将无相的真如变起了虚空四大的妄相,这个就是相分了。就变现各式各样的所缘的相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