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思就是说,这五百只雁鸟,它们的得度因缘是怎么回事?
我们平常的思想是活在自己心中的名言,我们过去也活在自己的一种名言的一个等流性。你现在是什么想法,你前生就是什么想法,你顶多是福报比较大,比如说你其实前生是一只蚂蚁,你的想法是这种想法、这种个性,你今生也是这种个性,就是说你心中的名言会影响到你的思想,等到直到有一天,你真实听闻佛法以后,开始觉悟了,把你过去的错误的思想名言重新消灭,这个时候你的生命才能够做决定性的大方向的改变。
所以说虽然世界上很多宗教都劝人家断恶修善,但是佛法不共的地方,就是佛陀用说法改造你的思想,所以只有佛法有资格称为乘。这个乘就是有到彼岸的意思。你说外道他也是劝人家断恶修善,但是这个善业升到天上掉下来就没有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你修学佛法,因为善业——你也会断恶修善持戒,但是你从善业果报受完以后,你内心那种智慧的功能,那种正确的抉择,那种我相法相。能够依止佛陀的我相法相抉择一切法的智慧它不会消失,它会引导你继续的断恶修善。
你看世间人,世间人有些人很有钱,福报很大,你看他家住的很大,车子也很好,但是他很悭贪,这实在是不合道理。因为他之所以有钱,他前生一定是布施了很多次,照讲他应该有很多布施的等流功能,他应该今生还是会布施。但是有些人富贵但今生悭贪,当然有些人他富贵还是喜欢布施,差别在哪里呢?就是有些人布施他不明白道理,他只是在特殊的因缘当中遇到的殊胜的福田。起一念的慈悲恻隐之心去布施。他的布施行为并不是由他的一个思想的主导,智慧的主导,他是一念的善心。这样子的布施,当你把善业果报受完以后,你就不会再布施了,你的生命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心中没有光明引导你。
但是佛弟子他今天去布施,他来生做大富长者,他会继续布施。因为他心中智慧在,他会不断的布施下去,他有乘,那个车乘会继续往前开,他会不退转。这就是佛陀为什么要安立我相法相,因为佛陀必须要安立我相法相,来引导众生,去正确的观照生命的真相,这就是所谓的圣教我相法相的安立,是就着解脱的角度安立的。
我们在这个地方,等于是把这些所变现的这些我相法相做一个说明。这以下再说明能变现:
而彼种种我法之相,不过皆依识所变现。
这些我相法相都是依止我们的心识所变现的,所以能变现的心识:
然此能变之识,虽有八种,以类别之,则唯有三。
这以下《唯识三十颂》讲到唯识,就把心识的差别功能做一个简要的说明,先做一个总说了,唯识学一再强调生命是由心识所变现,所以了解我们的心识,乃至改造我们的心识,变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重点。了解心识是怎么了解呢?在本颂当中是把我们的错综复杂的心识分成三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