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问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地方等于是以有来碍空了,既然是有,凡夫都是偏激,要么是有要么就是空。既然是有就不应该说是它的本性是空。这个地方就是说虽然是非有,但它也不妨假设。
既无“实我”、“实法”,但是由于“假说”,所以随情施设妄有种种相转。
就是说凡夫的我相法相是颠倒,执取而安立的,圣教的我相法相是依止清净的因缘安立的,差别在这个地方。
我们佛法的修学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属于业力的修学,你今天积集了一个善业,你的心识当中多了一个善业的功能,这个善业会让你出现一个暂时的安乐果报,但这个果报受完以后就没有了,它不能产生解脱。
所以断恶修善只是学佛的一个基础,业力的修学只是个基础,真正究竟的是要思想的修学,你的思想要改造,你只是积集善业,不改造思想,你不能够从生命当中解脱出来,不可能。这个思想是怎么来的?就是你心中的名言所安立的我相法相。
比如我们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有十个字,这十个字就是一种法相的安立,但是这个法相是圣人所安立的法相,它有引导你趋向于解脱,趋向于清净的力量。就是说你的心随顺这个法相来走,唉,你会慢慢慢慢明白生命的道理,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十个字,它能够引导你趋向于解脱。但是我们平常跟一般人讲话,他所安立的法相,说一个人要怎么样怎么样,你跟世间的人讲话,那个名言是增加你颠倒的,因为那个是捏造出来,虚妄不实的。
在《贤愚经》上说,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次佛陀在郊外演说四谛法门,佛陀坐在一个大石头上,诸比丘在下面安详的坐着,佛陀就开显生命的因果。佛陀说生命的因果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杂染的因果苦集二谛,你造了罪业,这个集地招感痛苦;或者你另外一个选择,灭道,你修学戒定慧的道,成就安乐的果报,把染净的因果在四圣谛里面开展出来。
第2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这个时候有五百只雁鸟从空中就飞过去,当然佛陀的说法是不可思议,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五百只雁鸟听到佛陀的音声非常的欢喜,就停在不远的地方一个大树上,就停着,在那边听聆听佛陀的开示,这个时候猎人队看到五百只雁鸟,过来以后用网子就把它们网住,就把五百只全部杀死了。
这五百只鸟在临命终之前,因为听法的关系,起随喜、欢喜、赞叹的心、依止善业,来生就生到忉利天去了,忉利天人当然有神通,他就知道他是什么样的因缘,得到忉利天的果报。他们到晚上的时候,就以天人的身份来到佛陀的精舍,跟佛陀顶礼、感恩。这个时候佛陀为他们讲四圣谛,因为他们都有善根了,就全部证得初果。到第二天的时候,阿难尊者就问佛陀说,昨天晚上我看到你寮房放大光明,佛陀就如是的说,诸天来跟我请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