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能够对于过去现在未来,这些法都是不现前,离开这个境界,它能够对这些离开的境界去思惟,去度量而分别,这个主要是慧心所,计度分别。
这三种分别,一个是自性分别,不带名言;随念分别和计度分别都带名言。不过随念分别主要是一种念。我们修止,我们要修禅定,就要靠随念分别;要修智慧就是计度分别。不过计度分别它有两种:如果不如理作意所引的,那就是一个分别这世间的五欲,这个就是烦躁恼动的境界,流转门。假设这个计度分别是如理作意,依止我们清净的佛法,这个时候是寂静安乐的,还灭门。所以这个计度分别对我们的关系很大。
我们再把八识合起来,就是第八识和前五识只能够自性分别。因为第八识和前五识都不带名言,它们的了别性都不能够有名言在里面,所以对所缘境界只是得到诸法的自相。第七意识有两种分别:一个自性分别,一个计度分别。因为第七意识它有慧心所,恒审思量,这个恒审思量是慧心所,所以它能够自性,也能够计度。第六个意识就是广泛,它能够自性分别、随念分别、计度分别,三种分别都可以。
那么我们讲这个“了境为性相”,这当中在了别境界,前五识在了境是自性分别;第六意识是三种分别都具足,有这样的差别。那到这里大家有没有问题?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如果说第七意识它是在凡位,所谓凡位就是说,当你第六意识不修我空、法空观的时候,第七意识的计度分别就是染污的。如果第六识一修我空观法空观,第七意识的计度分别就跟二空平等之理相应,就变成清净,是这样子的,所以跟第六意识有关系。第七意识染污第六意识,但是第六意识也可以修观来对治第七意识,是可以的。
【学员提问】:……
【师父答疑】:是的,它是这样。因为前五识和第八识的活动的行相都很微细,就像第八识。我们讲第八识有五遍行,就是这个作意、触、受、想、思。它也是有想,为什么第八识不带名言?就是因为前五识和第八,它们的活动都是很微细。在《成唯识论》解释,这个五别境,真正的有影响力的还是第六意识——欲,胜解,念,定,慧,我们下面会讲到,真正有影响。表现在前五识的,这个前五识的五别境,主要还是随第六意识转。
前五识不能说它能够胜解,它决定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不可以,完全由第六意识来决定。所以前五识的很多的心所,其实是随第六意识而转。基本上是这样,前五识的差别就是它不带名言,不带名言就不能随念,不能计度了。比如说我们今天看到这朵花,我们心中有花的名言,这个名言怎么有的?绝对不是眼识生起来,主要是第六意识。你可以试试,第六意识不动,你看到它就是一个这样的相貌,一个花的相貌。这个时候你心中没有话,就像镜子把这个相貌现出来,但是你心中不能说话,你第六意识不动,前五识不能创造名言,不可以。
【学员提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