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3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5 / 8)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正妄生时:仍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未来。

        第13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前面的无生观,这个性空观,是观烦恼它生起的根缘。它是怎么生起的?原来它没有生起,它从来就没有生起。这以下是说,它生起了以后到底在哪里?从现象上来观,它已经生起了。那么生起,它的时间,它的空间是在哪里?

        先看它在的空间,“正妄生时,仍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它也不是在身体里面,因为我们身体里面是心肝脾肺肾,这些血肉之躯四大假合,找不到那个明了的心识,找不到。也不在身外,当然你要是说这个心识在身外,那跟我们身体就没关系了。当然也不在中间,觅之了不可得。从空间来观察,身内、身外、身的中间,找不到心的活动。

        从时间上来观,不在过去、不在现在、不在未来。这个是比较重要的,就是我们讲观心无常。这观心无常,它是把现前一念心识分成三个阶段——“过去、现在、未来”来观察。过去已经灭了,当然这个是容易理解的,它不是过去,过去心不可能。未来未生,当然未来心也不可得。

        现在心怎么不可得呢?因为我们现前这一念心识是刹那刹那生灭,刹那灭。这个刹那生灭就是说,它的体性生起,当下就消灭,它没有一个住相。比如我们现在说:我现在的心情很快乐。你讲这句话的时候,那个心情已经过去了,你是在形容你前一刹那的心情。从现前一念心识的刹那生灭来说,它也不是属于现在,因为它没有住相。所以说它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也不是未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结论:觅心了不可得,“觅心了不可得,我与汝安心竟”。

        “觅心了不可得”,这句话对我们的修行是很重要。我们刚开始学习佛法,是以因果来调整自己的心念。但是只有因果的观念来对治习气的时候,我们的心情会认为说,这个习性是不能改变的。为什么呢?我的个性就是这样嘛,我,这个生命体是有一个我,这个我是不能破坏的,这些个性都是我所,就是我爱见痴慢的这些眷属。有时候起正念,有时候起烦恼,这个都是坚固不能破坏。

        那么我们这样的思想,使令在佛法的修行当中就进进退退,退退进进,你很难推翻无始劫来控制你的魔王,你很难推翻。你永远要受它的控制,烦恼要你去做这件事情,你一定要做,为什么?因为它如此地真实,如此地坚固,具有主宰性,我无量劫都听它的招呼,我怎么敢推翻它呢?它要我去做这件事情,我只好去做了。我们一般的凡夫是这样的心情。

        但是佛陀是要我们,你不应该这样认为说烦恼是真实坚固的,应该很冷静地依智慧来观察,烦恼的真实相是什么?这当中有两个观法:一个是性空观,“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你马上就能够看到你这念烦恼的本性是毕竟空;或者从观心无常,从无常观,“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它不是过去,过去已灭,未来未生,现在这一念心是刹那刹那不住。你也可以观察到这念心是觅之了不可得。

        如果我们修行过程当中,你能够有一次的经验,有一次。就是你的烦恼活动的时候,当然这个烦恼先不要太厉害,有一点烦恼活动。这个时候你回光返照,观察我为什么会起烦恼?我为什么会有贪烦恼?这个染着的心是怎么生起的?哦,原来这当中的背后有一个老板,有一个“我”在推动。因为这个爱,为什么会有爱的冲动呢?因为有一个我,爱着这个我,要满足这个我,所以必须去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