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无因生,无因生当然更不能成立了。我们稍微懂一点因果的人,都知道一切法是“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一切法不会自然就有的,这不是自然外道。烦恼自然会生起,这个一般人是不能接受,所以无因缘生当然是要破除的。那么它不是有因缘生,也不是无因缘生,那结论就是“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就是无生。
就是说这些烦恼的活动,我们不要去看它的相貌,深观它的体性原来是无生,它只是一种虚妄的活动而已,并不是我们刚开始认为的它是如此得真实,如此得坚固,不是。
道安大师,东晋弥天释道安,道安大师他一生弘扬般若经,创立了一个“本无宗”,一切法本来就没有。这个本无宗它立了一个宗旨,说“一切诸法,本性空寂”,我解释一下。一切的诸法,这一切诸法包括了生死的杂染法,也包括涅槃的这些清净法,那么这些法本性来观察是空寂的。我们一般人的思想是认为说,哦,这个法生起,这个人出生了、这个人老了、病了、死了,这个是从现象界的观察。但是当我们深观它的体性的时候,其实它从来就没有生起,就本性是空寂。不是说它生起以后死亡,不是,它一开始就无生。
因为你说它生起,它有自性生起,那么它怎么生起呢?它自生,是他生,是共生呢?我们找不出它一个生起的一个因缘,所以结论它是无生。所以“一切诸法,本性空寂”,正是说这句话,因缘和合,虚妄有生。这个有生是虚妄的,是一种表相的有生。
这个无生的道理,在佛法是通于小乘,也通于大乘的中观,通于唯识,通于天台,这个无生道理是通前通后的。你看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他讲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这个即空,当然通于中观的“一切诸法,本性空寂”的即空;这个即假呢,一念心性具足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智者大师说什么叫做心具十法界呢?他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从无生理,所以性具十法界。我们这一念心因为无生,所以这一念心它性具十法界,它有任何的可能性创造地狱的法界,有任何的可能性成就佛法界。
智者大师的性具思想,并不是说一切都是现成,一个仓库打开来,什么都具足,不是的。他是从“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因为一切法无生,所以性具十法界。所以这个无生的道理,是我们从理论来观察,我们烦恼活动生即无生,它是一种虚妄相的,不真实的,从根本上来观察不真实。
龙树菩萨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就是这句话,不过这句话的重点在因缘所生法。比如说我今天看到这个花瓶,我们的心情不认为它是因缘所生法,不认为它是待众缘而生的。我们认为说花瓶的性质它自己能够决定,它能够承载花。它为什么能承载花呢?因为它自己有这样的性质,这个性质是这个花瓶自己生起来的,这个是颠倒的。它能够承载花是要因缘所生,如果这个花瓶丢到火里面去,温度升高了,它的相貌破坏了,它就不能承载花了。所以花瓶是自己不能决定它的性质,要待众缘。
我们这一念心也是一样,要等待众多的因缘,才能够生起各式各样的活动。所以既然是因缘生,龙树菩萨说“我说即是空”,是这样的情况安立做空的。这个就是观察这一念心只是因缘的和合,虚妄有生。这是一个观法,这样的观法是比较微细。
其次有另外一个观法。
第二个观法:析空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