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39 同样招式别使用两次 (4 / 11)

作者:无限循环 最后更新:2025/9/6 17:05:46
        赛事轮胎跟民用轮胎不同,侧重点并不一定放在寿命跟耐磨上面,相反更注重于升温跟抓地力。

        但轮胎供应商赞助F1赛事,为的就是给自己品牌打响知名度,从而扩张民用市场的占有率,那么使用寿命跟耐磨性这两点就至关重要。

        特别在05年F1出现了著名的“轮胎门”,当时的供应商米其林材料配方偏软,爆胎率显著提升威胁到了车手的生命安全,直接导致了七支车队宣布美国站罢赛。

        于是乎轮胎供应商一方面汲取教训,另外一方面为了市场份额,材料配方变得越来越“硬”,就出现了这种橡胶融化速度很慢的“石头胎”。

        有些新车迷得知“石头胎”的特性,会认为轮胎硬点耐磨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意味着使用寿命长不用进站换胎,从而能节省停站的时间。

        事实上方程式赛事的轮胎寿命,不仅仅看橡胶的耐磨度,还得看轮胎内部的空气温度,要是内部过热的同样会大幅度增加爆胎的风险!

        25年F1巴林站红牛车队就遭遇了这种困境,两辆赛车使用白胎(硬胎)想着就是高温耐磨寿命长。

        结果万万没想到,胎温过热持续爆表,轮胎橡胶的抓地力却堪称冰面,两种看起来似乎完全不搭极端工况,却异常诡异的同时出现。

        以至于强如赛车机器的维斯塔潘,都忍不住在TR里面抱怨“这车根本没法开”。

        正常情况下方程式练习赛,车队都会让车手测试不同配方轮胎的性能表现,从而做出最优的策略选择。

        可陈向北由于没接触过机械传控的F3赛车,他把练习赛的时间都用在了赛车调校上面,根本就来不及测试轮胎跟轻重载油的差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