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工人会随着岗位的调整流动到钢城和营城工业车间去。
红星厂整体工业发展是快速地在产生工作岗位的,就算后期有岗位饱和的情况,工程队也是不饱和的。
红星厂投建的项目,以及在未来承接的工业项目,会让这些岗位调整的工人有无限的用武之地。
况且红星厂还要在未来支持市工业建设一座新的轧钢厂呢。
旧设备,新工厂,换代过程中势必会有工业迭代和调整。
市工业的管理班子已经在讨论研究,要在哪里选址建厂。
同时,应红星厂的邀请和帮扶,市工业准备建设一批轻工业配套产业,由红星厂牵头,组织重点工业围绕生态工业区打造新型工业城市。
红星厂不惜把三产中的一些配套产业调整出来,以联营控股的方式,参与到了这个新的大型三产工业区。
现在说九万名职工,三年后能剩下五万人都算胜利了。
这么优秀的企业,这么成熟的技术,工人自然是要有流动性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