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群众的支持下,这些灰土不足五年就被夷为平地。
邮电学院被允许开采的是西直门北侧的城墙,同学们去附近百姓家借地排车、小推车,有人负责拆,有人负责推到学校,实在没车子的,就一人扛一块,慢慢往学院里运。
城墙的城砖与唐植桐从新火车站兴建时拆迁的住户砖不同,城砖一块有五十来斤,小车推个四块,肩扛也就一块,还得走走停停的。唐植桐没有推车,也没有用肩扛,而是选择用自行车推,一次推一块,不累,而且比其他同学效率高不少。
要知道这年头百姓家的地排车、小推车绝大多数都是用的木轮,推起来特别吃力。
对于这种重体力劳动,学院里也没吝啬,对参加劳动的同学包饭。
同学们积极性那叫一个高涨,犹如**,在拆城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发不可收拾。
唐植桐上午运了四趟,下午运了两趟,远高于其他同学。
最后一趟回来的时候,唐植桐找到罗志平,说自己下午有事,要早走一会。
罗志平当然同意,只是为唐老师吃不到包饭而惋惜……
虽然定量紧张,但唐植桐是不太稀罕那顿饭的,悄么么的骑着自行车往南而去。
在快到北图的时候,唐植桐将火锅和颜雄飞送的包薅出来挂在车上,绑火锅还是用的摊主送的那根草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