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九章:“投名状” (1 / 7)

作者:蜗牛非牛 最后更新:2025/7/2 5:25:28
        第三十九章:“投名状”

        张诚只是笑了笑,对于季轩竹关于收玉蕊为妾一事,并不置可否,顾左右而言他,将这个话题暂时岔开。

        他们夫妻二人来到了老夫人的椒香别院,先是给两位老夫人请了早安,因张诚对“饺子”情有独钟,所以今日大家便陪他一起吃的饺子和猪头肉。

        其实,按照这个时代的习俗,在“二月二”这一天大多也都是吃面食,如“食龙须”、“食龙耳”、“食龙角”、“食龙眼”、“食龙拿珠”、“食龙鳞”、“食龙胆”、“食龙豆”等种种,以及“食龙头”等等饮食习俗。

        这里面的“食龙须”就是吃面条;“食龙眼”是馄饨;“食龙拿珠”则是馄饨面;“食龙鳞”是吃春饼;“食龙胆”就是炸油糕;“食龙豆”则是北方大部分地区都会吃到的炒豆。

        正如一句盛行于京畿地区的谚语说的那样“龙抬头,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得病地丰收!”

        而“食龙耳”与“食龙角”则都是我们常吃的饺子,只不过作法不同罢了,其中的“食龙耳”指的是水煮饺;“食龙角”则是指煎饺。

        这是因为在大明末年这个时候,“饺子”这一称谓还没有流行开来,人们多以“角子”或“角儿”来称呼饺子。

        主要是取其形如角之意,古时的人们多食用煎饺或是蒸饺,尤其是煎饺熟透之后,其形状比较像兽角之态,故多以角子称之。

        就如扁食、汤圆、馒头、面条、锅盔、面疙瘩等等面食,皆是以形取名,而从宋到元,“角子”多为煎烤的形式做熟,其不止是形如角,其质感亦如角,故有此一称呼。

        传说在“龙头节”这一天,吃饺子又称为“咬龙耳”,不管是素馅还是荤馅,都代表着财源滚滚的意思。

        而最为重要的还是“食龙头”这一讲,可是这里面最为重要的一点,甚至一直流传至今,二月二吃猪头肉即使在今时今日,仍不过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