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五六年一月的时候,应教育相关部门的要求,所有厂办小学都要转交给地方,轧钢厂三厂小学自然也是响应政策,移交给了东城。
轧钢厂三厂的子弟还是能去上学,只是学校的管理权和所属权不在轧钢厂了。
同样的,教师的人事关系也一并移交给了东城的教育管理部门。
而当时间到了五七年七月的时候,上面的政策又变了,这些工厂小学要重新移交回各自的工厂。
时间过了一年多,学校里从校长到老师,再到学生,这人事和人员的结构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轧钢厂三厂按照指示重新接收学校,接收相关的人事关系,但就在这里出现了问题。
工厂可以接收原本跟随小学调走的人事关系,但后来调入和调整的其他人事关系没办法调动,这是属于东城自己的教育系统的人。
这里有许多说法,一方面可能是教师资源的紧张,东城有自己的考虑,一方面这些教师本身也不愿意将东城的人事关系转成工厂的人事关系。
这个时候有一句话,生是厂里的人,死是厂里的鬼,说的就是工厂里的人事关系比较封闭,撑死了就在这个圈子里调动和活动,没什么大的空间。
这是政策和历史问题,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当时的轧钢厂三厂领导不愿意小学教师队伍被调整,造成学校的教育资源损失,便同东城协商共同办学。
基础条件就是各管各的,东城的老师归东城管,轧钢厂的老师归轧钢厂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