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在信中除了讲述一下自己的不易以外,也是提到了沙龙里他念出后众人的反应:
“就在我念完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宛如仰望上帝一般地看着我,就连法国文坛那位赫赫有名的维克多·雨果,也是忍不住颤抖地说道:我多么庆幸您是一位俄国人啊!不然法国文坛哪里还有我的容身之所呢?!”
米哈伊尔:“???”
真的假的?
而且我怎么感觉你已经写嗨了,完全把自己给代入进去了
看到这里,米哈伊尔也是想了想那位维克多·雨果的为人以及事迹,接着就忍不住笑着摇了摇头。
还是那句话,当作家和艺术家,尤其还是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几乎就没有几个不自我的,当作崇拜的对象还好,真跟这样的人相处起来,那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位大文豪早期严格意义上说也是个老保,早期的作品也是靠歌颂保王主义和宗教起家,后来随着接触到的事物越来越多,他的政治态度便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等到了1848年二月革命的时候,雨果便逐渐走向共和的立场。在总统选举中,雨果投票支持拿破仑三世。只可惜到了1851年,路易·波拿巴便背叛共和,发动政变,宣布帝制,并大肆进行镇压革命势力,雨果因此被迫流亡国外,并且达19年之久。
而在流亡期间,雨果也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不断地创作文学作品对拿破仑的独裁政权进行斗争。
简称为润到国外去键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