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仅仅这么三行,就已经把人拉入到了一种令人振奋的呼唤当中,既是鼓励人同流逝的光阴、疾病乃至死亡进行搏斗,又或者是更多的东西。
“怒斥光明的消逝”又何尝不能延伸为当下的社会现实呢?
第一句是老年亦或者心已腐朽的人,接下来则是层层递进,表明了智者、好人,狂人、严肃的人面对逝去的光明所应有的态度,而像“雷电”、“海湾”“太阳”和“流星”等意象,则是又加强了这种感情的力度。
从而让这首诗从具体的感觉经验出发,逐渐上升到了普遍、永恒的宏大境界,从而有了更加广泛的意义!
心潮澎湃地看完两遍后,涅克拉索夫也是有些心痒难耐,在急匆匆地征求了米哈伊尔的同意后,便怀着激情大声念起了这首诗来。
而在念诗的这个过程中,涅克拉索夫仍然感到心潮澎湃的同时,也是猛然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首诗好像在押韵这一块有点问题!
如果是一位新手,涅克拉索夫当然会认为对方是犯了低级的错误,但是写下这首诗的人可是米哈伊尔!
他前面那两首诗几乎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完美韵律,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但要是这首诗是匆匆写下的话,那么这一切好像就说得通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