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四十三章 招安,驱虎吞狼 (7 / 8)

作者:任鸟飞 最后更新:2025/7/6 5:44:05
        作为一个封建统治者,赵俣肯定不能留下摩尼教这个心腹大患,让摩尼教向历史上那样一直传下去,危害自己和自己子孙的统治。

        有了赵俣明确的态度,童贯立马立下军令状:“老奴遵旨。”

        两人又往前走了几步,赵俣主动说起:“你到江南时,宋江应已将江南北部毒瘤割除了,你要切记,配合朝廷新派去的官员推行新政二策,尽快恢复江南北部地区粮食种植及经济生产,绝不可教方腊北上破会此地的粮食种植及经济发展。”

        江南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热量充足,无霜期长,适合水稻等粮食作物一年两熟(或稻麦轮作)。

        此外,长江及其支流(如淮河、运河等)形成密集水网,不仅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还通过泥沙淤积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如太湖平原、江淮平原),土壤肥力高,利于农作物生长。

        其区域内多平原和低矮丘陵,地形平坦开阔,便于大规模开垦和耕作,相比北方山地、高原更适合粮食量产。

        还有,自隋唐以来,江南地区就重视水利工程。如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沟通长江与淮河,既便利漕运,也为农田灌溉提供了基础;到了赵宋王朝时期,朝廷进一步疏浚河道、修建堤坝,如太湖周边的筑堤围湖造田技术成熟,通过“堤岸、斗门、沟渠”系统,有效防御洪涝、保障灌溉,使大片低洼地成为高产田。

        赵宋朝廷在江南还设立专门的水利机构,制定法规管理用水和堤防维护,民间也形成了自发的水利协作组织,确保水利设施长期发挥作用,减少了水旱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威胁。

        此时江南的耕地面积占全国约百分之十五,但粮食产量占全国的百分之三十以上,人均粮食产量远超北方。

        而太湖平原一带,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苏指苏州,湖指湖州,均属江南北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