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四十三章 招安,驱虎吞狼 (6 / 8)

作者:任鸟飞 最后更新:2025/7/6 5:44:05
        童贯抬头望向赵俣,只见赵俣目光深邃,仿佛已经洞察了未来局势的走向,那份从容不迫,让童贯心生敬畏。

        童贯低声问道:“官家,若方腊肯受招安……”

        赵俣停下脚步,悠悠地说道:“那摩尼教不能留。”

        摩尼教教义融合了琐罗亚斯德教、基督教、佛教等的部分内容,核心是“二宗三际论”,认为世界由光明和黑暗两种力量构成,在不同时期相互斗争。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摩尼教传入中国,先在新疆、漠北回纥等地传播,唐代宗时传入中原江淮等地并建立摩尼寺。唐武宗灭佛时,摩尼教受牵连,转为秘密宗教在民间传播。

        摩尼教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本土化,受道教等影响后改称明教。明教教义被归纳为“清净、光明、大力、智慧”,因相信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即将来临,具有一定的煽动性,容易被底层民众用来作为反抗黑暗统治的思想武器。

        历史上,在北宋末年,不仅方腊靠摩尼教起义。此外,不久之后,钟相也会在洞庭湖一带传播摩尼教,最终于南宋建炎四年发动起义,占据洞庭湖周围大部分州县。

        这摩尼教倡导的光明王国理念,强调人人平等、尊重和协作,与封建专制下的等级制度和统治者的绝对权力相冲突。其理念很容易引发人民对现实等级秩序的不满,进而威胁到封建统治的根基。

        而且,摩尼教教义倾向于鼓励人们反抗不公和压迫,将现实世界视为黑暗与光明的斗争,这种思想会激发民众对现有统治中不合理现象的反抗意识,使民众敢于挑战统治阶层的权威,加剧社会动荡。

        另外,摩尼教有自己的教会组织和传教网络,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形成一股独立于官方之外的势力。当这种势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对统治阶层的权力构成直接挑战,成为与朝廷对抗的力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