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希儒在那分析说:“《朝夕拾》鲁迅先生的作品,他在日本是最受捧的!还活着的时候,已经很出名了,这个日本女主播,觉得你能成为下一个这样的人,她是在投资。”
而《收获》杂志的主编李小林,她以女人的直觉来推测,“她没那么多想法,就是对你有好感,还拿了节目来当挡箭牌,她故意不说明,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
陈希儒问为什么?
李小林说:“万一余切以后在日本出了更大的名气,就算他是另外一个国家的,不也很光荣吗?这个国谷裕子本来就没什么国家概念,她在美国是美国人,在日本是日本人。”
这一条皮带背后的故事传来传去,竟然变成了“nhk女主播上门倒追余切”……最后惊动了巴老。他常常接受各国、各地媒体采访,有个“旅行家”的外号。巴老见过世面,他认为“只是预防性的交好你,毕竟,她首先是一个媒体工作者,而你是有价值的。”
但他也说:“被日本的女性示好太少见了……大家真的很羡慕你,因为在我们国与国的个人交往中,这种异性交往关系最能体现差距。”
“譬如我们总认为一个法国人是懂得情趣的,一个美国人是有钱的,一个日本人是知书达理的……他们都有这些国家文化赋予给他们个人的‘美德’。”
“显然暂时来看,大家觉得被日本女性示好还是一个荣幸的事情。”
余切问他:“巴老,你怎么看待爱情?”
巴老说:“作家们风流的居多,但我不是这种人。我老婆是我一个读者,很漂亮。我们结婚之后恩爱不离,但是前些年,她过世了……你既然老是受人喜欢,就更要守住自己的本心。最起码你要负起责任来。”
“我当然是负责的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