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是常态吗?
“余切?你说两国之间能成为朋友吗?”
外联的陈希儒问了余切这个问题,陈希儒既是沪市外联的,也是这一次的翻译。
作家们离开酒店需要两两凑对,余切和陈希儒是一对。
这个人是巴老的铁粉,他拿到了一张巴老签名的名片,说要把这个当传家宝来对待。
“你怎么不回答我?两国之间能成为朋友吗?”
余切说:“我们当然会成为朋友。”余切没有给陈希儒说实话。
李小林,《收获》杂志的主编,巴老的亲女儿,她问余切:“你受到了这么热切的欢迎,你喜欢日本吗?你以后会成为旅日作家吗?”
余切:“我恐怕还是以写国内的文学为主,适当写一些国外的作品。”
李小林纳闷了:“难道你觉得我们两个国家之间,不会成为朋友吗?你还没有感受到日本朋友的热情吗?他们多喜欢你啊!”
余切说:“我们当然会成为朋友,但朋友之间也不会一直好下去。”这也不是余切的想法。
终于,他被巴老介绍和一些日本书商见面,为了沟通余切的出版事宜,而这些沟通很成功,日本人给余切拿到了本国有名气的作者才能有的条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