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们经历了一个心情上的巨大起伏,刚刚看到余则成和翠萍永远的分别,还没来得及喘过来气,后面又看到余则成逃去了港地做富商,并且于三十多年后再回来。这三十多年的光景,一瞬即过,当中自然有很多坎坷,然而,在两人再一次相聚的时候,都成了过程中的一些曲折。
在原先的时空,余则成究竟是死是活,曾经是剧迷争得难分难解的话题,而现在余则成是活下来了,他在港地如何和组织保持联系,到底是一个纯粹的商人,还是仍然在潜伏中,同样是读者想要迫切知道的。
他们把翻来覆去,看了一遍又一遍,却没有找到可信的根据。解读《潜伏》这几天成了一门受人追捧的学问。
还是《沪市文艺》的李子运,当天就写出一篇“余则成仍然在潜伏中”的文章,指出:“余则成假死之后,一时间骗得了果党,却不能永远的骗过去,吴站长已失去影响力,一定有这边的人帮忙善后;余则成的生意越做越大,出口了许多设备,他不和大陆保持联络,这也是不可能的!”
巴老看到这种情况后,笑称:“这和《红楼梦》有什么区别,既然研究的是《潜伏》,就叫‘潜学’好了,专门研究‘潜伏’的学问。”
李小林道:“不如叫‘余学’。”
巴老一挥手:“不行,余切写的东西太多了,这个余学既不好听,又太笼统,不如‘潜学’,至少名字上是好听的。”
在下个月的《收获》杂志上,李小林因此真写了篇《‘潜学’的经过》,十数年后,竟然也成了一种学问。就是说,研究“潜伏”什么时候成了一种学问,这个事情本身也成了一种文学史上的学问。
甭管怎么样,一周后,单行本《潜伏》也由沪市文艺出版,初版三十万册。这单行册和连载版的不同,就在于整体重新设计修订过,人们很快发现,真相隐藏在一开头中,简直是个天才般的创举。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途阅小说;http://www.kidzcampyork.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