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桦的话这么诚恳,但他竟然不是最对余切五体投地的。
苏彤推了推眼镜,说:“我们这一代人可能都会有一个文学偶像吧!比如余桦的偶像是川端康成、是卡夫卡,我的偶像是美国作家卡森·麦卡勒斯,您可能不知道她,她写出了《心是孤独的猎手》,《黄金眼睛的映象》……我知道还有人的偶像是海明威,是鲁迅。”
“但是!”苏彤深吸了一口气,“他们都离我很远,在我现在看得到的人当中,唯一能让我佩服到称得上‘偶像’的就是余切了。”
苏彤也不是最佩服余切的。
最佩服余切的是一个叫管谟业的人。这个人很喜欢说话,从小到大被批评过许多次,所以他努力控制住自己说话的习惯,还取了一个“不要说话”的笔名。但他总是本性难移,有时候他遇到非常激动的事情时,他就情不自禁的说出口。
他声音又特别小,听起来像是在咬牙切齿一样。
然后别人来找他的麻烦,他又不承认了:“这不是我说的,我从来没说过这些话!”
管谟业这种习惯经常在余切上课时表现出来。徐驰来旁听后,就注意到了这个特别的青年作家。每次余切说到了什么观点,让管谟业觉得赞同,这时候他就会旁若无人的说“就是要这么干!余切,你就得这么干!”
因为这种特别的习惯,管谟业被好多人都注意到了。甚至于余切一说到什么精彩的地方,大家会故意的屏声静息,听听管谟业是不是又要低低的赞扬一句!然后,大家都流露出会心的微笑。
余切前往日本前,在进修班上的最后一堂课,管谟业同样表现出了这种习惯。
余切对学员们说:“上一次我们的作业是把你们各自欣赏的文学流派抬出来,看看有没有自己进行相关创作的可能性,这个作业还暗含一个意思,那就是我希望大家去找有价值的文学,毕竟你看什么,表现出了你的审美水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