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妖星犯紫微!血……血月悬空!亡……亡国之兆啊!陛下!陛下——!”
这声嘶喊如同投入滚油的火星,瞬间点燃了宫门内外压抑的死寂。值夜的官员、勋贵、侍卫,无论品级高低,脸上都褪尽了最后一丝血色。有人失魂落魄地跌坐在地,有人喃喃念着经文,更多的人则如同被无形的鞭子驱赶,惶恐地朝着皇宫内苑的方向张望,眼神里充满了末日降临般的绝望。
那轮血月,如同天穹上一只缓缓睁开的、漠然无情的巨眼,无声地注视着这座刚刚经历了国师喋血的帝国心脏。它投下的红光,冰冷地涂抹在承天门外尚未完全冲刷干净的石板上——那里,昨日午时三刻,权倾朝野的国师玄玑子,被皇帝李敢亲手斩于祭台,龙袍上的血点尚未干透。血腥气似乎还顽固地萦绕在冰冷的空气里,此刻又被这诡异的血月光晕所浸染,发酵出一种令人作呕的、混合了铁锈与不祥的浓烈气味。
皇城深处,御书房。
巨大的紫檀木御案上,一盏孤灯摇曳,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着案头一小片区域的黑暗。灯影之外,是堆积如山的奏疏,像沉默的黑色山峦,散发着墨与纸混合的沉重气息。李敢坐在御案之后,背脊挺直如剑,仿佛一座沉默的山岳。他并未披龙袍,只着一身玄色常服,领口袖口用极细的金线绣着盘龙暗纹,在幽微的灯光下偶尔闪过一线冷冽的金芒。他手中正握着一份奏疏,薄薄的几页纸,墨迹淋漓,力透纸背,字里行间几乎要喷出火来。
“……臣等泣血顿首!国师玄玑子,佐政三十载,功在社稷,德被苍生!陛下执意诛之,已失天心!今血月凌空,万鸦蔽日,此乃昊天示警,神鬼震怒!陛下若不即刻下罪己诏,闭宫门,焚香告天,请玄门高真重入朝堂以平天怒,则大周危矣!祖宗基业危矣!臣等虽死,不敢不冒死以谏!伏惟陛下三思!三思!!!”
落款是一长串触目惊心的名字,几乎囊括了半个朝堂的重臣。每一个名字都像一把淬了毒的匕首,狠狠扎向龙椅上的帝王。
李敢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白日里在祭台上斩杀玄玑子时溅上的几点暗红血渍,如同几枚小小的烙印,凝固在他玄色常服的衣襟上,在昏黄的灯下显得格外刺眼。他看得很慢,目光扫过每一个字,每一个名字。御书房内静得可怕,只有灯芯偶尔爆出细微的噼啪声。侍立在一旁的老太监王承恩,早已汗透重衣,大气不敢喘一口,头颅深深埋下,几乎要垂到胸口。
终于,李敢看完了。他既未动怒,也未辩驳。只是随手将那份凝聚了半个朝堂“忠义”的奏疏往案上一扔,仿佛丢开一团污秽的废纸。然后,他伸出两根手指,捻起案头另一份更薄、更不起眼的密报。
那密报封皮上没有任何署名,只盖着一个不起眼的、形如飞蛾的暗记。李敢展开,目光飞快扫过上面寥寥数行蝇头小楷。他的嘴角,极其缓慢地、极其冰冷地,向上勾起一丝弧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