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3 / 5)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这个是约着果报的依止,约着果报的受用来说,它要普遍三界。所以说我们可以知道,有一个微细的心识来支持我们的果报,来受用这一期的果报。这个是约着因果的建立,五六七八是约着因果的相续。因果不但是建立,它还要相续,就像流水一样刹那刹那地相续,这个五六七八是讲因果的相续。

        [五、寿暖识]:这个寿指的是寿命,这个暖指的是温度,这个识当然是了别。说“寿、暖、识”这三个互相地摄持,这个是大小乘所共许的,有寿命就有温度、就有心识;有温度也一定有寿命、有心识;有心识当然就是有温度、有寿命。那么这三个,有一个就有其它两个,因为这三个是互相的摄持。

        我们在睡觉的时候不做梦,不做梦的时候第六意识就完全不活动了,当然前五识也不活动了。但是这个人睡着不做梦,你摸他的身体还有温度,可见得这个人没有死掉,有温度一定是这个人寿命还在。那么寿命还在,这个时候也知道,他的这一个色身当中还有一个了别的心识存在,因为有温度有寿命,就有识。而这个时候第六意识不活动,那么这个时候这个识是谁呢?那只好说是第八识。因为有温度、有寿命,就是有一个明了性了,那这个时候它的前六识的了别功能都停止下来。所以说从这个无梦的状态当中,这个寿暖识也证知这个识,有第八识的存在。

        [六、生死时心]:说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前面是讲睡觉,这个是讲临命终。临命终的时候,我们的心识有三个阶段的变化:

        第一个、明利心。明利心这个第六意识特别得明利,明是明了的明,这个利就是锐利的利。那么你在第一个阶段,第六意识的明利性很强。我们讲这个临终助念,帮助他提起正念,应该是在明利心现前的时候,要赶快安慰鼓励他。一个人要能往生阿弥陀佛国,也就是明利心的时候最好。

        第二个、昏昧心。如果明利心错过以后,就到了第二个阶段,昏昧心。这个时候这个人,第六意识就像蜡烛,慢慢慢慢地昏暗了,对外面的色声香味触法的明了性也慢慢淡薄了,对一切的记忆的功能也慢慢退失了。

        第7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第三个、闷绝心。那么一直地退失一直地退,到第三个叫做闷绝。第六意识的明了性完全不活动,不活动的时候那个色身的温度还在。如果你是善业起现行,这个善业的功能是轻,轻浮的,所以说是超生的。你的温度就从脚部开始冷起,一直到头部出去;如果这个人是恶业起现行,这个恶业的势力是粗重的,是下坠的。你身体的温度会从头部慢慢地下降,从脚下面出去。而这个时候人已经入了闷绝了,闷绝的时候,临命终的心识当然就不是前六识了,那么也只好说是第八识了。所以我们从生死时心,也能够知道有第八识的存在。

        [七、缘起依]:这个缘起依是大乘的论师引用《阿含经》的一段说,佛陀在阿含经里面处处讲到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十二因缘里面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但是名色也够能缘识。说这个识能够缘生名色,而名色的活动也能够缘生识。而这个名色,这个“色”当然就是父精母血了,色;这个名是一个心法,一个了别性的心法。这个时候当然不是前五识,因为六根还没有现前,没有根的依止识不能活动。所以前五识不能活动,这个时候第六意识是在的。那么这个名是第六意识,名跟色法的相续的和合,生命的和合,会去缘生识。这个名已经是第六意识了,第六意识的活动去缘生一个识,这个识是什么呢?当然就只好说是第八识了。第八识的种子缘生了名色,而名色的活动又会熏习第八识,所以说识和名色互为因缘,这个叫缘起依。当然佛陀在《阿含经》没有明显地说明这个识是什么,但是从义理上的推论可以知道,这个识也正是第八识。

        [八、识食体]:这个识食体,这个食就是一种能够滋养增长色身的功能,叫做食。佛陀在一切的经典,包括《阿含经》,乃至于大乘经典都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一切的凡夫众生的色身都要有这个食来支持。这个食有四种:

        第一种是段食:就是我们吃的菜、饭这种分段的一个饮食。这个饮食的形状是一段一段的,能够拿在嘴巴嚼一嚼,然后吞下去消化,然后有渣排出来的,叫段食。

        第二种是触食:接触的触。这个触食就是我们内心去接触,所欢喜的色身香味触法。这个人喜欢游戏,他玩游戏玩了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但是他色身看起来还是非常得有精神。为什么呢?因为他有触识的支持滋润,就是他接触他所欢喜的境界,能够滋养他的色身,叫触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