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道理,这个地方是解释它是一个无为法,他没有增减相,没有染净相。就是你这个凡夫的烦恼障、业障不能使令它减少,圣人的无量无边的这种清净的智慧也不能使令它增加,在凡夫迷惑的地方也不会使令它染污,佛陀的觉悟,不会使令它清净,这个道理是一个不随有为法的造作而变化的,叫“常如其性故”,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识的真实体性。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这个附表第十九,我们把《成唯识论》当中的这个相关内容加以补充说明。附表第十九,第四十一面:
附表十九——唯识实性
这个唯识当然指的是我们现前一念心识,一切法都是心识的影像,所以心是根本,这叫唯识。这念心识当中有一个真实的体性,就是圆成实性,我们先看第一段,它的自体,它的自性。
(一)自性
这个圆成实性,它从作用上来说,是一切位,它体性上说是常如其性,先看它的作用:
“于一切位”——圣凡因果世出世间诸分位也。由真如“不变随缘”,故云于一切位。
在偈颂当中,天亲菩萨只讲到常如其性,在蕅益大师的注解又加了一个于一切位,这样子的话就更清楚了。就是真如它有随缘义,它这个心识的道理它有随缘的作用,它随这个凡圣的因缘的差别,出现了这些十法界的因果。你造杀盗婬妄的业力,当然你这念心就出现了这个三恶道的身心果报;你造五戒十善的业力,你这念心就随顺这个因缘,出现人天的果报。你好好地信愿持名,你这念心就出现了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就是这个我们这念心它的确是遵循了一种随缘的一个道理在运作,这叫于一切位,它不是死的,它是一个有作用的。
约着它的体性来说:
“常如其性”——由真如“随缘不变”,故一切位,常如其性。
就是说,虽然它的作用是不断地变化,但是它的自体还是我空、法空。就是说,你是一个苦恼的凡夫,你这念心的剎那剎那的身心当中,没有一个常一的我,就算你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证,成就佛的功德庄严,你的佛的身心世界也没有多出一个我出来,也没有多出一个我,还是一样我空、法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