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五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14 / 16)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第二种《成唯识论》说是一个智增上菩萨。他发菩提心的时候,他是上求佛道,也下化众生,但是他偏重在上求佛道。就是说,他刚开始在成佛之道走路的时候,他心中的所缘境是偏重在佛法的境界,他不是听闻佛法,就在佛堂用功,不是佛堂用功,就听闻佛法。虽然他也不捨离众生,但是他的心情是认为要先成就圣道以后,再来度化众生。所以这种人会先成就圣道,然后再成就福报,再以圣道的身份,来积集广大的福德资粮,再广泛跟众生结缘,这种人多数来说是智增上菩萨。

        就是资粮位的菩萨明显是有两种的差别,不过这个地方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乃至未起识,求住唯识性”。我希望我们在研究这个偈诵,不要忽略这个求,这个求字。就是说,资粮位的菩萨是整个成佛之道当中,问题最严重的,最难度过的这一大阿僧祇劫,但是他心中的可贵就是,他对真理跟佛道永远不放弃追求,他心中有一种追求的心情。当这个追求的心情放弃了以后,他就不是资粮位了,那连资粮位都不是。

        所以这个地方,天亲菩萨的偈颂,我们这个字,“求住唯识性”,这个求字要特别注意,这个是资粮位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他绝对,不管任何的情况,他不放弃对于无上菩提的追求。这个是讲到资粮位。再看第二个,加行位:

        二、加行位。谓修大乘顺决择分,能渐伏除所取能取,引发真见,其相云何?

        这个前面的资粮位,他是靠了一念的信心的善根,跟一个薄弱的智慧的善根。这加行位已经成就了大乘顺决择分,就是说他心中有很坚定的止观的力量。前面的资粮位只是一个散乱心的闻思的智慧,这个加行位的菩萨的特性就是他有禅定,有这个修慧,他能够调伏这个能取的心跟所取境界的执取。我们看偈颂:

        现前立少物,谓是唯识性,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

        这个加行位的菩萨,他心中有这个坚定的止观,他的观行是怎么生起呢?“现前立少物”,就是说这个加行位的菩萨的这念心,还不能够跟唯识的真理相应,他这一念心跟真理,中间还有一个媒介。什么媒介呢?就是有名言的引导。就是这个加行位的菩萨在修空观的时候,他必须有佛陀的名言。“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诸法从本来,常住寂灭相”。他这一念心跟真理要有这个文字的引导,才能够趣向真如,所以他的心中还有这个名言相,叫“现前立少物”。

        以这样的一个名言的引导,来安住唯识实性,但是因为他这样的一个引导,是“以有所得故”,你这样是带相观空。因为真理的现前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所以他心中有所得,“非实住唯识”,还不能真实地契入唯识的实性。当然他已经离唯识的实性非常接近了,但是因为心中还有名言,所以还不能够真实地契入唯识实性。这个是偈颂的一个简单的消文。看蕅祖的注解:

        为欲见道,復修煖顶忍世第一,四种加行,伏除二取,名“加行位”。顺趣真实决择分故,亦名“大乘顺决择分”。

        这个地方大家容易理解,我们看它的内涵。这个加行位有煖顶忍世第一。先看这个煖,什么是煖呢?止观相应,道火前相,叫作煖。他虽然没有出现真实的智慧火,但是已经有一种温度了,这钻木取火有温度出现了,叫煖。就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