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五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13 / 16)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第三个“作意勤求正觉”,这个作意力。这个资粮位的菩萨当然他是心识散乱,他有时候去做事。等他事情做完的时候,他来到佛堂他也会静下心来,在内心当中提起正念,去观察生命的真相。他会经常告诉他自己,说是这个生命是有因缘的,生命不是自然而生,也不是上帝创造的,一切法由因缘生。这个因缘当中有两个因缘:第一个是无量无边的生死流转,这当中有佷多的痛苦;第二个因缘就是佛菩萨的这些法身般若解脱,有功德庄严,这是安乐的。他内心当中不断地如理作意,思惟生死流转的过患,思惟这个佛菩萨的涅槃的功德庄严,以这个作意力也使令他不断不断地趣向真如理,作意祈求无上正觉。

        第四个“修集福智资粮”。他一方面修习福德,一方面听闻佛法,如理思惟,增加自己的智慧。这资粮位的菩萨福报力是很重要,一个人没有福报,你要住僧团也有困难。你住僧团,一下子牙齿痛,牙齿痛完了,接着眼睛痛、头痛,就是你这个障碍很多,障碍很多你修行就有困难了。这个福报大的人修行,身心世界有堪能性,身体健康,心情愉快,那他这个修行禅定、修智慧那都随顺。所以我们在资粮位的时候,絶对不要忽略了福报力,这福报会保护一个人的善根。

        诸位有时间你读读天台小止观,它也讲到这件事,福报薄的人,他打坐问题很多,鬼神来干扰他,有时候还不完全是冤亲债主,他是跟他来挑战的,就是你那个福报薄,这个各式各样一些有挑衅、具有这个瞋心的众生,他就会挑衅你。福报大的人谁也不敢动你,你这个修行,就平安顺利。所以这个地方也是值得我们注意。“修集福智资粮”。第四个“资粮力”。

        “以此四种胜力,唯识义虽深信解,而于我法二取随眠种子,止观力微”。那么他对于这种二取的烦恼障、所知障的这些种子的功能,都不能调伏,但是他也能够去调伏一些分别的现行。

        我们解释一下,就是说,资粮位的菩萨,他这一天,当然他不是经常在工作,他有时候到佛堂去修行,先拜佛,有这个皈依的心情,忏悔业障。安定身心,慢慢地拜完佛以后,经行一下,坐下来,修习止、修习观。他在这个寂静的心中,他把他我空、法空观的法宝现出来的时候,他有时候也能够不起烦恼障跟所知障的现行,观察徧计本空,依他如幻,这个时候他心中的这些妄想名言完全消灭,心中一片寂静光明,跟圣人的心情是相随顺的,但他只能够伏除现行,他对于种子的功能不能够调伏。所以他要到佛堂。

        离开佛堂以后,你用这个不合理的话刺激他,他就起烦恼,他可能发脾气,“于二取随眠犹未能伏灭”。因为他内心当中有这样的随眠,这个随眠就是种子,“随诸有情,眠伏藏识”。它有这种功能存在,当然环境一刺激这个就表现出来,所以这个资粮位的菩萨就是完全靠了四种力量来支持他,就是内因力、外缘力、作意力跟资粮力。

        这个资粮位的菩萨在《成唯识论》讲得很详细,诸位可以读一读。这个一般来说,资粮位要花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发菩提心以后,在这个资粮位,要不断地忏悔业障,积集资粮。那为什么要花一大阿僧祇劫呢?因为他容易退转,因为他这一念心,信解大乘佛法,发起坚固的菩提心,但是他心中有三种大的障碍来障碍他。

        第一个烦恼障,无量无边的贪瞋痴的烦恼,不断地干扰他,他的这些负面的情绪,不断地障碍他善根的增长;第二个他有罪业,这无量劫来,有积集很多杀盗婬妄的罪业,有这个罪业就会遇到到一些恶因缘的干扰,所以这个罪业也会干扰这个修行人的修行,业障;第三个报障,老病死,一下子好好的,有一个环境可以修行,不对,生病了,或是死掉了,死掉以后,又得一个新的生命,一切再重新开始,所以这个生命的短暂也是一个问题。

        所以这个资粮位的菩萨他就是这样,夹带一念薄弱的信心跟智慧的善根,面对无量无边的烦恼障、业障、报障,就是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摇摇晃晃、跌跌撞撞地,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

        不过这个地方也有两种差别。第一个就是,悲增上的菩萨。这个悲增上的菩萨,他发起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愿力。他在实践的时候,偏重在下化众生,就是他的所缘境,多分都是在一些苦恼的众生。不忍众生苦、不愿圣教衰,所以他在整个福慧的资粮当中,偏重在积集福德资粮。所以这种人的因缘,他在资粮位,他会先成就福报,再成就圣道。唯识学是说,他在整个资粮位当中,会作大国王、转轮圣王,或者诸天的天王。他福德因缘积集,他讲经的时候,到这个国父纪念馆,几十万人来听,但是他是个凡夫,因为他对这个圣道比较忽略,他会先成就福报力,再成就圣道。悲增上是这种情况,这叫悲增上菩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