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法师慈悲,和尚尼慈悲,诸位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尼、诸位居士,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八面。
庚二、转释依三性立三无性
唯识的意思,宇宙的万法,是我们一念的心识所变现。这当中,就着能变现的心识来说,是有三能变的相貌,所谓异熟、思量、了境。我们现前一念心识,就是这三大的功能的相互造作,而变现的宇宙间的染净诸法。如果就着所变现的万法来说,就分成了三性,就是依他起性、徧计所执性,跟圆成实性。
这个依他起性,就是依托众多因缘所生的法,所谓众多的因缘,当然主要就是一种业力。我们如果是随顺杂染的因缘的造作,所出现的六凡法界的这些杂染的因果,杂染的色心诸法,或者我们随顺于清净的因缘所变现的四圣法界的这种庄严的色心诸法,只要是十法界的这些染净的因果法,都叫作依他起性。
徧计所执性就是说,我们凡夫的第六意识,我们这念分别心在接触到这十法界的因果的时候,我们认为这当中,不管是因地的造作,或者是果报的受用,有一个常一主宰的我,在这些因缘所生当中,安立了一个真实的我相法相,这样子就落入了徧计所执性,这是由分别心所掐造出来的这些法,这个叫徧计所执性。
前面的依他起是由业力所变现,徧计执是由分别心所掐造出来的。圆成实性,就是所有依他起性的染净因果,他遵循了一个固定的轨则,就是不变而随缘,随缘而不变的一个道理,这个道理是一个无为的体性,不是谁创造出来的,是生命的道理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的,这个叫圆成实性。唯识学在一切法当中,安立了三种体性,这当中,中观的学者就用般若的经典的空性来破斥,那们我们看这段的论文:
若有三性,如何世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
中观的学者,对于这个唯识的三性,他提出了这个对立的说法,说世尊在般若经当中,他把一切法汇归到无自性,就是把一切的杂染法跟清净法,都把它汇归到毕竟空去。佛陀在般若经当中,明显地说明了生死、涅槃都是毕竟空的,为什么唯识学里安立了诸法三性,这一点我们看天亲菩萨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即依此三性,立彼三无性,故佛密意说,一切法无性。
初即相无性,次无自然性,后由远离前,所执我法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