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家容易明白。好,这一点我们看这个《补充讲表》第十七,把这个分段生死的缘由作一个说明:
附表十七——分段生死之缘由
这一段是附表第十七,“分段生死之缘由”,当然佛法的生死观是讲因缘生,有十二个因缘,这个小乘的十二因缘是从业感的角度发动,所以讲的是三世两重因缘,讲的比较粗显。因为这个小乘的学者不安立第八识,所以他的业感的缘起是讲三世的,过去、现在、未来。
唯识的学者是建立了阿赖耶识,所以他讲这个缘起讲得特别微细,他是讲两世一重因果。这样以下的道理,你可以从两世,或者是今生跟过去世对望也可以,也可以说今生对望来生,也可以,他是两世一重因果。我以下讲的,是从今生对望来生的角度来说明,这两世。从现在世的角度,他有这个因跟缘。
十二缘起
现在世,因、缘,先看这个因。因,第一个是无明:
这个无明就是我们心中的愚痴,当然主要的是第六意识所相应的痴心所,这个愚痴有两个,一个是异熟果愚,第二个真实义愚。就是我们一个人为什么会造业,这个业力是心中的愚痴所发动的,你心中没有愚痴,你心中不起颠倒,不可能发业。在这个心中的愚痴有两层。
第一个是微细的,就是真实义,真实义愚,就是你认为你的心中有一个自我,有一个你认为我们这个剎那剎那生灭的心识当中有一个常一的我。当然有一个我相,就有法相、众生相,有对立,人跟人之间有对立,当然就会有造作,当然也可能造善,也可能造恶。这个我执也可能造善,也可能造恶,这一层的愚痴是比较微细的,在一般的凡夫都是有的。
第二个愚痴是比较严重的,叫异熟果愚。就是我们不知道这个生命是有轨则的,不知道善业是创造可乐果报,罪业引生不可乐果报。我们一直认为生命是没有轨则的,一个人的快乐跟痛苦是看个人的运气,自然而生的,所以这个断恶修善是没有意义的,这样的愚痴所发动一定肯定多数都是罪业,这个愚痴就更厉害。总之,一个人的心会发动各式各样的业的造作,他的出发的因缘就是愚痴,这叫发业惑。因为这个烦恼有发动业力的因缘,这是第一个,就是我们生命的最初的原点就来自于一念的愚痴。当然这个“此生故彼生”,有愚痴就会有事情。
第二个行,这个行就是业,造作。这个业有三种,一个是福业,第二个是非福业,第三个不动业。这个不动业就是这个禅定,四禅四空的禅定,寂静不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