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二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3 / 18)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因为只有人道他才能够接受佛法的熏习成就种种的圣道,人是法器,其他的六道都是障碍。其他六道除了人道以外不能出家的,因为他不能生起佛法的善根,所以我们在探讨您现前这个第六意识的了别性跟您过去熏习的种子有关。还有跟您今生所现的果报体的阿赖耶识有关。比如这个畜生道的阿赖耶识,这个天的阿赖耶识,这当中还有差别的,他也是一个增上缘。这一段是讲第六意识的生起的一个共依门。

        再看第八科,第八科是讲前五识的生起因缘,讲这个俱转门:

        八、云“五识随缘现”等者——谓前五转识,皆仗众缘方得生起现行。如眼识九缘生,耳识八缘生,鼻舌身三识七缘生。缘具则不妨俱起,缘缺则不必俱生。故云“或俱或不俱,如波涛依水”,多少无定。水喻第八藏识,波涛即喻前五识也。

        这一段是讲这个前五识的生起因缘,前五识它是要依托众缘才能生起。说《唯识学》讲讲万法唯识,说是一切法是心所变现,它跟外道的神我是不一样,这神我变现了万法,神我是不生不灭的。

        佛法是说心是变现万法,但是这个能变现的心也是因缘所生法,所以它也是仗多缘才能生起。这以下说明它的因缘,说眼识九缘生。

        这个心识的活动我们也简单说明一下,就是心识的活动您要有亲因缘,有四种因缘,

        第一个是亲因缘。您要有这类的种子,就是善恶的功能。第二个要有所缘缘,要有各式各样的境界,要有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当所缘缘的一个种子一个境界。第三个是增上缘,增上缘就很多了,这里要有所依的根,这个根败坏了,心识也不能活动。还有这个作意,作意当然是个心所,要有这个警觉性。第六意识当分别依,第七意识当染净依,第八识的根本依。反正前六识的活动一定有第七第八的。还有等无间缘有四种因缘。这个地方的九缘生是不包括等无间缘。

        这个眼识它还要多出两个因缘,就是空间跟光明当增上缘,有空间有光明。耳识它是八缘,它不必要光明,您在黑暗当中念佛,您也能够听得到声音的。鼻舌身三识是七缘生,鼻舌身连空间也不需要了,它这个根跟境可以完全地接触,它根跟境不需要空间。

        “缘具则不妨俱起,缘缺则不必俱生。故云或俱或不俱,如波涛依水。”这波涛指的是前五识,这个水是第八识。这个前五识的生起,有时候是一个心识,有时候两个心识,有时候五个心识,它是不决定的,就是您因缘具足了就生起了,因缘不具足就不现起。当然前五识在我们日常使用当中,特别是强调耳识了。就是我们在这前五识是取现前的境界,这第六意识的了别性要明了现前的境界,一定要依止前五识。前五识不给它讯息,第六意识不能了别现前的境界。

        在我们娑婆世界当中,这耳识它的力量特别强大,所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音乐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地厉害,不管是好的音乐,不管是坏的音乐,因为这个耳识的力量太大,就是前五识的生起,耳识是最常生起的。

        印光大师讲出一个理由说:为什么我们在念佛当中要执持名号呢?要听这个佛号的声音,而不要用眼睛去观想观像呢?因为这个持名一法,不但摄心最能养神。就第一个它容易去取到所缘境的相貌,在前五识当中,最容易去取到所缘境相貌的是耳识,它最容易摄心。第二个它有持久性,就是这个眼识、鼻识、舌识、身识,它很容易疲累,它不能持久。但是您耳识能够长时间的听声音而不疲累。这个果报体,我们娑婆世界的这个果报体它耳识就特别地强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