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叫分别变,就是由第二能变、第三能变这个思量了境,它产生很多很多的妄想执着,又变现了一次,把这个果报又变现了一次,那么这一部分叫徧计所执性,是我们要破坏的。但不管是怎么样,不管因缘变还是分别变,都是我们一念心。我们内心的业力的显现,再由我们心中的分别,把这个果报复杂化。我们对于生命应该有这样的看法,简单讲就是万法唯识;唯识所现、唯识所变,这叫甚深见。
二、广大行:我们对这样的一个生命的内涵应该怎么办?“已解见空者,一切无想念。”我们刚开始就修无分别智,破除徧计执——破除心中的名言,破除心中的戏论。那么慢慢慢慢的到达一切无想念,我们内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不再起任何的名言,只有面对它,没有妄想。
这个地方的无想念,我们说明一下:
破除的是颠倒的想念,
但是你还要建立佛法正确的想念。
这个地方是破除我们过去的颠倒的想念;或者我们这样讲好了,你刚开始的修学重点就是从假入空观,刚开始的修学是用否定的方法修学,你想什么要否定,否定,否定——大死一番。刚开始是这样子的,一切无想念。但是你慢慢慢慢到了五年、十年以后,你内心当中会觉得,对这个世间的得失比较平淡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从空出假,开始又有想念,但是你这个想念是跟真理相应,就是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你个人的私欲,比较淡薄。
当然你要永远在一切无想念,那就是二乘人,你这个菩萨的善巧方便,菩提心就不能发挥作用了。所以这个地方一切无想念是说:
你没有这种杂染的想念,转识成智;把杂染的想念转成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清净的想念。
但这个转变的过程,你一定要有一个从假入空的过程。如果一个菩萨学者一出家,马上去度化众生,除非你是菩萨乘愿再来,如果你是一个资粮位菩萨,你所有的善法一定会夹杂很多的罪业跟烦恼;你的善法,因为你没有经过净化的过程,所以在本论里面你看天亲菩萨,很强调修无分别智,你刚开始先用否定。
修行——否定门入,肯定门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