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说我们对佛的心有两个地方要知道,第一个他是无漏,第二个他是法身常住。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拜佛才能够得到感应道交。这两个观念你懂,后面的论文你就看得懂。
看甲三的结示劝修,我们《唯识三十颂》学完了,用一个偈颂跟大家互相勉励:
甲三、结示劝修
诸法不牢固,常在于念中;
已解见空者,一切无想念。
——《般舟三昧经》——
──释《唯识三十颂》直解竟——
整个唯识学的内涵我们是分成两个:一个是甚深见,一个广大行。
一、甚深见:你要修唯识观一定要有正见,什么叫正见?就是“诸法不牢固,常在于念中”,你内心当中跟外在的境界接触,这个境界可能是一个安乐的,随顺于你心意的果报,也可能是一个痛苦不随顺你心意的果报。但是不管你欢喜的境界,你不欢喜的境界,你都要观察这个境界是不牢固的,他是刹那刹那的生灭,那么这个境界是怎么有的?他不是上帝送给你的,是常在于念中,是我们一念心中所显现出来。
“常在于念中”我们解释一下,第一个就是因缘变——初能变,它由业力所显现出来,假设你是有善业的因缘,它就会出现你如意的果报;如果是罪业的因缘,它就会出现不如意的果报,这个是由异熟能变所显现出来的。这个我们不能排斥,只有逆来顺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