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5 / 12)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第三个、三界趣生体

        我们从三界六趣生命的这个自体,这个体得到依止处,说我们这个三界的生命,明显的是有一个依止处。说我们人有一个房子住,所以我们这个人,它的生命得到保护,风吹雨打日晒,这个生命能够相续下去,我们在三界当中一期的身心世界,它也有一个依止处,怎么知道呢?说你是一个人,但是你这个出家这个修行,聚集一个广大的善业,这个善业的力量,应该不只是人,应该是天的果报,或者是极乐世界的果报,但是你现在还只是个人。可见得我们的这个果报体,有一个趣生体,它把你今生的生命给执持住了,当业力还没释放完之前,你的果报是不能改变的。这个三界趣生体,一定是要有普徧性,普徧三界。前六识不能普徧,前六识在无想定的时候不活动,所以它不能当三界趣生体,而事实上三界趣生体是存在的,所以那个三界趣生体也只能够说是第八识,从这个三界趣生体,证明有第八识的存在。

        第四个、有执受

        这个受就是我们明了的心性跟境界接触的时候,它是有“受”可能是乐受,可能是苦受,也有可能是捨受,乃至于无想天的天人,它都有捨受,除了阿罗汉灭尽定,一切法不受以外,凡夫的心,都一定有受。这个受的功能,当然是由心识发动出来的,是一个心所有法,在三界当中的有情众生,都有执受,这个执受是谁呢?因为前六识是不能普徧三界的,所以当然是第八识。

        从我们的一个生命体当中,能够发挥的这种感受,可知有第八识存在。因为在无想的天人,他的第六意识不活动,第六意识不活动,他的内心还是有受,这个受是谁发动出来的?当然是离开了前六识,还有一个更微细的心识,它表现那个受出来。所以从有执受,也可以知道第八识的存在。这个地方是讲到因果的形成,因跟果的建立这部分来说明。这个五、六、七、八是约着因果的相续,它的因果生起以后相续下去。

        第五个、寿煖识

        这个“寿”,指的是寿命;“煖”指的是温度,身体的温度;“识”,就是了别的功能。佛陀不管在大乘小乘,都讲到寿、煖、识,三者互相的摄持,所以这三个当中有一个,两个就会存在,寿、煖、识互相摄持。当一个有情众生在睡眠熟睡而不做梦的时候,第六意识是不活动的,这是小乘共许的,但是你摸他这个身体的温度还在,温度还在,他有这个煖就是有寿命,他的寿命没有失掉。表示他在色身当中,还有一个明了的心识在活动,否则不可能有温度的。而且他能够从梦中再醒过来,这样的一个识是谁呢?第六意识它不作梦的时候第六意识不活动的,那个心识当然就是第八识。从寿、煖、识的相互摄持,也知道有第八识的存在,使令这个补特伽罗的有情的生命能够相续。他虽然睡觉,但是他不会死掉。

        第六个、生死时心

        这是讲到这临命终的相貌,《唯识学》上说,我们临命终有三种心识的相貌:

        第一、明利心。这个明利心就是在我们临命终之前,第一个阶段我们的心识是非常清楚分明,这个时候,我们一生的善恶业,都会起现行,就像看电影一样。所以明利心的时候,有些人会惊怖,有些人会感到安祥,因为一生的善恶都起现行,所以临终的关怀这是关键点,临终助念不只是念佛。临终的助念是:临终的时候,有安慰、开导,使令帮助他生起正念,这是关键点,而这样的一个工作,一定是在明利心的时候,要赶快完成。

        所以一个人往生极乐世界,一定是在明利心。因为我们讲随业往生跟随念往生,我们如果在明利心的时候,能够帮助他栽培一个强大的念头,就算他有罪业,他那个念头的力量,他的念力特别强,能够随念往生,这个念头先带动他过去的善业,先得果报。所以这个明利心在修行人是最重要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