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法师慈悲、和尚尼慈悲、诸位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尼、诸位居士,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六面(《唯识三十颂直解》第二行),我们看偈颂:
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
作意受想思,相应唯捨受,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
恒转如瀑流,阿罗汉位捨”。
这一段是讲初能变,就是第八识的一个相貌。首先讲到的是“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这个地方是说明第八识在有漏位,它主要是三种的相貌,所谓的自相、因相、果相。这三相当中,阿赖耶这个自相,是一个总相。第八识在有漏生命的流转当中,它主要的是扮演“藏”的功能。这个“藏”,当它表现在因地的时候,就是一切种识,它能够摄持无量无边的善恶的种子,使令这个种子的功能能够相续下去;那么当它是表现在果地的时候,它能够变现一期的果报,使令这一期的果报,不失不亡。所以这个地方,等于是讲到第八识的主要功能,就是一个“藏”,这是阿赖耶的功能。
接下来我们看下面的偈颂:“不可知执受,处了”,这一段是讲所缘行相门。第八识“藏”的功能,它在了别境界的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这一段是说明它了别境界的相貌,是一个所缘行相。看蕅益大师注解第四:(《直解》第七面,第四行)
四、言“不可知”者,谓此识能缘行相极为微细;此识所缘五净色根及诸种子亦甚微细,此识所缘外器世间难可测量也。
这个不可知,主要有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就着它能缘的心来说,是不可知的,说此识能缘行相极为微细,而不可知。第八识在了别境界的时候,它能缘的行相,就是它的见分,这个识是在生起了别的时候,它能缘的部分,我们称为见分;它所缘的部分,叫相分。它能缘的见分,是微细而不可觉知。不但是我们凡夫、外道,连大阿罗汉,在高深的灭尽定当中,都不能觉察到它明了性的活动,可见得是非常微细,所以讲不可知。
其次就着它的所缘境,此识所缘五净色根及诸种子亦甚微细,此识所缘外器世间难可测量。第八识的所缘境有三个,所谓的根身、器界、种子。第八识在攀缘五净色根,以及种子的时候,是微细不可知的,乃至于它攀缘外在的器世间,整个依报的山河大地,是难可测量。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人造卫星,人造卫星打到外太空去,所有的人造卫星加起来,都还不能够测量这宇宙世间有多大?这宇宙世间到底有没有极限,都还是不可知,这些都是第八识所缘的相分。虽然我们前六识不能了别它的存在,但是第八识却清楚分明的去缘一切山河大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