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1 / 14)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第三卷《唯识三十颂直解》

        法师慈悲、和尚尼慈悲、诸位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尼、诸位居士,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五面:

        丙二、广辩唯识相

        本颂的宗旨,是发明万法唯识的道理,说宇宙间的万法,是唯独是我们一念的心识所变现。这个心识的真实相,天亲菩萨是分成两部份来说明的。第一个:唯识性。就是我们一念的心识,它如果是摄用归体的话,它是安住在我空跟法空的真理,这种情况是无有少法可得,内心是游于甚深法性三昧,离开了一切的杂染相,也离开了清净相。但是我们内心当中一活动,就从体性上开始生起种种的相貌,这当中假设我们是随顺于觉悟的因缘,生起的是一种法身般若解脱的功德的相貌;假设我们一念的心识随顺的是一种不觉的因缘,它所生起的相貌是烦恼障、业障、报障的杂染相貌。不管是杂染的,也不管是清净的,这个都是唯识相。就是您一念心的识的造作,所变现的这些染净的相貌。

        这一科是广辩唯识相,天亲菩萨是广泛的详细地说明心识所变现万法的相貌。这当中分两科:

        分二:初广明三能变相。二广明所变唯识。

        广明三能变相是说,我们这念心是如何的变现万法,它是如何的去造作、活动,这当中有从细到粗有三能变,这地方广泛的说明这个三能变的相貌,这个是讲能变的心识。其次,广明所变唯识,这个是讲所变的万法,这当中的“初中分四:”,在第一科的广明三能变相当中分成四科:

        初中分四:一、释初能变相。二、释第二能变相。三、释第三能变相。四、结示。今初。

        戊一、释初能变相

        第一科是解释初能变相,第二科是解释第二能变相,第三是第三能变相,第四是个总结,结示。看第一科,“戊一、释初能变相”,这当中也是有一个问答,先看问:

        问言:且初能变,其相云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