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方有三段:
第一个由诸业习气:这个地方诸业习气就是善恶业的种子,这是亲因缘。就是我们曾经可能一时的颠倒造了一些业力,可能是善业,可能是罪业,那么都是有漏业。第二个“二取习气俱”:我们心中的取,“二取”就是烦恼障、所知障,这个地方这两个障都有取着的功能就叫做取。我们心中对于三界的果报有所贪爱,这也是一个因缘,就叫缘,前面的是因,这个是缘。前面的业力是因,那么对三界果报的爱取是一个缘。第三个就是果,所以使令我们“前异熟既尽,復生馀异熟”,使令我们前面的生死死掉以后,果报结束了以后,又引生下一期果报,由业力跟爱取的滋润。看藕益大师的回答:
此次释生死由何难也。谓生死相续,由内因缘,不待外缘,故唯有识。
此次释生死由何难也。谓生死相续,是由内在的因,内在的因当然是业力,还有缘,缘就是心中的爱取烦恼,不必等待外在的因缘,故唯有识。这个地方是总说。这以下别示,别示分两段,就是解释这个分段生死跟变意生死,先看分段生死:
盖界内分段生死,由有漏善不善业种子为因,烦恼障种以为助缘,招于六道身命麤异熟果,前尽后生。
界内的分段生死,是由于有漏的善业或者罪业为因,心中的爱取烦恼是助缘,招感六道这种生命粗的异熟果,那么前面的果报结束,后面又生起,有这个业力跟爱取而产生的分段生死。
即彼界外不思议变易生死,亦由无漏有分别业种子为因,所知障种以为助缘,感于三种意生身细熟果,前后改转。
变意生死,是由于菩萨的不思议变意生死,是无漏的业力,我们知道变意生死是圣人,是阿罗汉、菩萨,他们是无漏的业,都是依止戒定慧的业,所知障。
这个所知障我们解释一下,菩萨的所知障就是大悲愿力,他认为还有众生可以度,还有佛道可成,他们还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因为这个地方还有所取着,但这个取着是微细的法执,所以叫所知障。这个界外的菩萨他为什么不安住在涅槃呢?因为他认为他必须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有这微细的法执来滋润他无漏的戒定慧,所以招感了三种的意生身,包括声闻、缘觉、菩萨三种差别的意生身,那么前后改转。
意生身我们解释一下,我们凡夫当然叫业报身,凡夫的果报体是不能做主的,你要活六十岁、八十岁,这个是由业力所决定的。阿罗汉、菩萨来到人世间的时候,他的果报叫意生身,就是说他住世的寿命能够由他的愿力来自由决定,他要住世一百年,也可以,三百年也可以。意,他果报体由他的心力来决定,他不受业力的干扰,因为他是由发愿才来的,他根本就不需要来,但是他是大悲愿力的触动,所以才招感变意生死,所以叫意生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