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8 / 12)

作者:妙音0 最后更新:2025/7/3 17:59:38
        为什么?因为他自我意识很强,我的个性就是这样不能改变,恒审思量很坚固的,恒审思量很坚固的时候,他没办法改变自己,因为他烦恼本身是由自我意识在支持,无明缘行,行缘识,整个十二因缘是由无明带动的,所以他自我意识很坚固,他所有的烦恼都很艰固,很难调伏,很难动摇。

        我们不要说是佛法出世间的功德,你看世间法都是有差别。

        你看秦朝,秦朝当然春秋战国,诸位知道春秋战国在整个中国历史是一个很特别的时代,礼崩乐坏,是一个战乱的时代。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其实那个时候大家经过长久的战乱,将近有八百多年的战乱,春秋战国八百多年,大家都想休息,但秦始皇没有让大家好好的休息,建长城、开运河、横征暴敛,民不聊生,老百姓没办法生活,就只好铤而走险,就出来造反。所以到秦始皇往生了以后,到第二世秦二世出现的时候,整个世间大家逐鹿中原,大家各凭本事。

        在整个秦朝末年的叛军当中,有两大势力是值得我们讲,一个是刘邦,一个是项羽。这个项羽他是楚国的贵族,他是一个将军的后代;刘邦等于是一个平民,是一个卖草鞋的老百姓。但这两个人性格——两个恒审思量有所不同,怎么知道呢?有一天秦始皇出游,出游的时候项羽看到秦始皇,他说:“彼可取而代也”——秦始皇这个皇帝我可以取代你;刘邦他卖草鞋,看到秦始皇之后,他也去凑个热闹,他也看到这是一个大威德的境界。他也讲出一句话,他说:“大丈夫当如此也”。所以你看这个人讲话就知道内心当中的恒审思量有不同,项羽这个人的我执比较重,彼可取而代也——我可以取代你。刘邦是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身为一个大丈夫应该像你这样,但是谁去做?他没讲。

        所以你看这两个人性格就造成后来的成败。我们看历史上项羽跟刘邦打仗,百分之九十九刘邦都是打败仗,刘邦可以说是整天被项羽打着跑,但是刘邦他有一个好处,他这个人能屈能伸,他包容胸量心很大,所以你看项羽里面的大将,你看韩信,韩信本来是投奔项羽,刘邦的手下不管是文官的参谋或者是武将,都是从项羽那面跑出来。项羽这个人个性刚愎自用,他不听别人的劝谏,我行我素,别人都没办法帮助他。就跑去帮助刘邦,说你这个人是势力弱,但是你能包容我,你能让我有发挥的空间,我就投奔你。

        所以果然到最后刘邦养兵蓄锐,在垓下一战获胜。韩信很厉害,韩信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当初的军队是一比十,项羽有十倍的军队,而且楚军,诸位都知道楚军是骁勇善战的;刘邦是收一些别人不要的军队,但是韩信这个人厉害,他用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一下子就把项羽打败。当然项羽也觉得很惊讶了,后来他的军队几乎都是溃散掉了,项羽在乌江自杀。

        所以说我们从历史上来看,一个人的成功失败的确有因缘的!

        就是说从初能变来说,从业果来说,项羽是比刘邦好多了,项羽他福报大,出生贵族,在古时候的封建时代出生贵族,这件事情很重要。所以从一个初能变异熟识能变,项羽比刘邦超出太多了,但是看第二能变,项羽的失败,失败在第二能变,恒审思量有问题,太过于坚固了,就造成他的失败。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第七意识的过失——我执会带动很多的烦恼,而且使令这个烦恼变得很坚固。看第四段的伏断,

        (四)伏断

        分别我法二执,它的现行是地前渐伏,初地永断。分别的我法二执是在初地的时候修我空观、法空观的时候把它消灭,种子是初地顿断,所以它的现行跟种子初地的时候消灭的。那么俱生起的就比较微细,我执的现行是七地前渐伏,八地永断,八地说是无功用行我恒摧,种子是金刚无间道的时候才顿断。所以八地菩萨他的那念心从清净心的角度,跟十方诸佛是完全没有差别的。他不管什么情况没有染污的烦恼,差别在他的智慧还不足,他必须还要亲近十方诸佛,广学无量法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