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办公室里的杜叶锡恩与电视上端庄严肃的形象截然不同,宛如一个脾气火爆的老太太,气势上完全盖过面前两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男人。
瘦高个着西装的男人被怼的沉默片刻,笑容尴尬开口道:“杜叶女士,课本教育是一方面,我们做议员的也要考虑到其他影响,东洋的教科书上从来写的都是进入中国,况且人家的执政要员一定要参拜神社,你们的课本里言辞太尖锐,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争议。”
话音刚落,立刻又遭到杜叶锡恩一阵驳斥,火药味十足。
翟远站在门外听了几句,便逐渐明白什么情况。
起因是杜学魁和杜叶锡恩编撰有关东洋仔侵略的教材,前后跑遍各个地方考据史实,还联合一班社会人士成立了‘纪念抗日受难同胞联合会’,结果教材出版却遭到出版署相关部门的阻拦,给的理由是与东洋教科书上记载不符。
翟远略一回忆,自己在街坊福利中学读书的时候,似乎中文课本里也没怎么提过这方面。
“濛姐,当初东洋仔连鬼佬港督都抓走做壮丁,现在这种事都不讲的?”
“如今的鬼佬高官经常会去东洋等地方,发表他们对香江做出贡献的演讲,所以就尽量不得罪任何一方。”
夏濛眉宇间也带着怒气,深吸口气稳定情绪:“两位老人家这些年四处奔走编撰教材,内地的同志都十分钦佩,想不到在香江连出版都困难,不怪得杜叶女士会发火。”
“杜叶女士面前那两位是什么来头?”
“肥肥的那个不认识,瘦一些的在电视上见过,是观塘北市政局议员,司徒铭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